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他是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长期培养和诱导。他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孜孜不倦地给予指导;需要学校,特别是老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塑造起来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幼教工作的一片赤诚之心,才能是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才能让幼儿有个良好的环境健康成长。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学前班,老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教会他们学习自理。使幼儿适应学前教育。这要抓住新学年开始时幼儿对学校环境的新鲜感以及家长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视的心理状态下有序进行。幼儿来的学前班,老师要用亲切的语言给幼儿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如早上什么时间起床,起床后要做好那些事。晚上什么时间睡觉,睡前要做那些事等。这些要求要让家长知道,获取家长的主动配合,督促幼儿按时作息。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每天幼儿到班,老师都要进行幼儿个人卫生检查。手脸是否干净,穿戴是否整洁。放学时指导整理自己的书包。给幼儿讲放学后不许在学校或路上逗留。让幼儿渐渐明白在学前班这个大家庭里不喜欢不讲卫生和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借此激励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启发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要依赖大人。利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服务。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幼儿学会饭前便后洗手,睡觉前、起床后洗脸刷牙,自己穿衣、穿鞋、梳头和整理小书包等……这些这位老师不但有布置,还必须要有检查。对做得好的孩子,老师在班上及时表扬。在群体中为幼儿树立一些好的楷模让幼儿的自理行为和卫生习惯逐渐变成幼儿的自觉行动。达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的。   儿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水分和阳光。好的儿歌不但能启迪幼儿智慧,还能陶治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对指导幼儿的行为规范和增强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贵州教育幼教处、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处编写的学前班教材《好行为、好习惯》儿歌对指导幼儿的行为规范,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防范意识等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如:“吃饭时,细细嚼,样样都吃长得好。”、“生了病,看医生,不乱吃药和打针。”、“不碰电、别玩火,危险事情我不做。”等这些儿歌便于记忆,易于操作。对幼儿的行为有较强的指导性。如果幼儿做得有点差,利用儿歌让幼儿自己辨别自己的行为对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是幼教工作者的法宝,也是幼教工作者的人格体现。老师的爱心、关心和耐心如果的到了幼儿的认可,便会让幼儿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的一种动力,使幼儿自觉维护班集体,自觉遵守课内外纪律,自觉主动关心和爱护自己身边的人。这首先要求老师不但有对自己事业的爱心,更主要要有对社会以及幼儿的爱心。老师要主动关心每一个幼儿。与每一个幼儿特别是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主动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贫困儿童和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幼儿更要加倍关心。让幼儿在老师的感召下,学习主动关心贫困同学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小朋友,给每个过生日的朋友送纪念品并祝生日快乐,使幼儿体味到集体的温暖。在这种温暖的环境中让幼儿也学会主动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让幼儿认识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大的是哥哥姐姐,小的是弟弟妹妹,以此来逐渐消除一些独生子女的自尊自大的霸气和一些单亲家庭缺少温暖的孤僻性格,增强了幼儿自重自爱自强的信心。   美好心灵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幼儿时期是人生观世界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做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铺垫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用关爱之心和辛勤的劳动去浇灌祖国的这些花朵。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奉献,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幼儿时期给孩子的品格情操打下的良好基础,美丽的高楼会拔地而起!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邱开兴   龙岩五中 福建龙岩364000   生物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的改革。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革过去传道为导航、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我认为推进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欲望   通过对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生物课上课方式无一例外的是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民主、与老师争论、自己动手操作等,建议大多是探究机会过少,要求多提供探究的机会:很多毕业的学生印象最深的课往往是第一堂课或有关的探究实验课;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也往往是探究作业,而且认为探究作业对他们的学习、发展更有意义;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   生物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喜欢探究是学生的天性。每到生物课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