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先洋灰陈兴国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工业先洋灰陈兴国之路

民族工业先驱洋灰陈兴国之路   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启新洋灰有限公司,东方水泥之冠――江南水泥厂,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永济桥,这些在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不能不提及的名字的背后,是中国优秀民族企业家――陈一甫、陈范有父子两代人探索实业救国的艰辛之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批深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有识之士纷纷投资兴办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自鸦片战争以来萌发的“实业救国”理想,他们创办工商业的实践历程也丰富了辛亥革命前后 “实业救国”思潮的内涵,使之日益深入人心,激励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兴办实业的浪潮中。回顾这些早期优秀企业家的人生经历和他们创办企业的成长史,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近日本刊记者有机会与陈氏父子的后人――陈克俭先生,进行了一番对话,对洋灰世家的盛衰及早期民族企业的崛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周峥嵘,以下简称周,为本刊记者;陈克俭,以下简称陈,是陈一甫之孙,陈范有三子)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借助高官巨贾 异军突起      周:晚清至民国初年,周学熙、张謇在实业界拥有“南张北周”之誉,您祖父陈一甫与他们各有怎样的渊源?   陈:我的祖父1904年出任开平矿务局驻沪员,开始追随周学熙襄办实业。陈、周二家颇有渊源。我的曾祖叫陈黉举,字序宾,安徽石埭县人。曾协助李鸿章管理粮饷后勤二十年。他与周学熙的父亲周馥同在李鸿章门下,又是同乡(安徽东至与石埭相邻),因此结为世交。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祖父成为周学熙开展近代北方实业的“左膀右臂”。周学熙曾说,一甫从余办实业,年最久。启新洋灰、滦州煤矿、华新纱厂皆携手经营。   祖父投身实业,既有中国历史大变革的时代风潮的吸引,又耳濡目染周学熙、袁世凯等人倡办实业。祖父早年在北洋海防、北洋电报学堂任职时接受新学,眼界日益开阔,对仕途的兴趣逐渐转淡,认定“独深有意于实业也,以中国贫弱为根本计,非振兴实业不为功”这条充满荆棘之路。1905年,祖父受周学熙委派,赴日考察。他“昼则参观探讨,夜则详密记录,于机器制造之法,尤所深究”。第二年,北洋劝业铁厂开办,由北洋银元局划出,祖父被周学熙委任为坐办。   记得李鸿章创办海军修建船坞时,需要大量水泥,于是创办了唐山细绵土厂(启新洋灰厂前身),但后来被英商抢占。1906年经周学熙和我的祖父的努力,将细绵土厂收回。随后祖父募集资金,增设机械,使工厂逐步壮大,产品不仅提供国内使用,还远销东南亚等地。1907年周学熙将细绵土厂改组为启新洋灰公司后,祖父成为该公司最早的六大股东之一。在北方实业中,我祖父有“小诸葛”之称,多谋善断,曾花百余元购得粤人顾巨六藏的江注作48页《黄山图》。黄宾虹此前曾打听过该画要价500多元,没料到被我祖父以更低价购走,非常懊恼。   我们家族与周学熙家族属三代世交,巧合的陈家与“南张”还有一层姻亲关系,张謇的独子张怡祖与祖父的二哥陈惟彦的女儿陈开成于1915年结为秦晋之好,两人育有二子二女。   周:有人评价启新是“白手起家”,还有人说它主要靠官商结合,您觉得启新成功的最大奥秘何在?   陈:我认为,周学熙亦官亦商身份的优势帮了很大的忙。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水泥厂。它的成功,离不开其创办者的智慧与苦心经营,更离不开自己的特殊身份,正是借助“官”的扶持,才能雄居行业之首。   首先,周学熙得袁世凯鼎力相助,超低价收购亏赔几近已停产的细绵土厂,为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利用自己官商一体的身份,利用政府借款,解决了创业资金问题,再者,吸引达官巨贾成为大股东。除了拥有袁世凯这个强硬的靠山外,启新的主要股东如李士铭、卢木斋、孙多森等在晚清或为道员、盐运使、按察使等实缺官员,或为捐有职衔的候补官员;民国时期,李士伟、王士珍、龚心湛、颜惠庆等股东担任过地方的都督、省长,中央的各部总长乃至国务总理。他们身居要职,拥有很大的权势,为启新取得了很多的便利和特权。从而得以使启新在许多民族工业根本无法生存的条件下异军突起,获得了巨额利润。如1906年到1913年,国外资本大量输入,纷纷在各地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国内水泥市场需求量大增,启新见机就利用股东的关系网,将水泥销售给铁路和矿山。1911年时,身为启新股东的詹天佑主持粤汉铁路,周学熙致函请他推销洋灰,詹当然是极力促成。股东傅增湘1917年出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图书馆、北京辅仁大学及北京大学等教育机构纷纷采购启新水泥。   然而官商结合亦是一把双刃剑,彼此获利的同时,也存在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勾心斗角。1927年周学熙不做官后,失去了政府靠山,在派系斗争中难敌以袁世凯六子为首的河南系。虽然周学熙创办企业有依靠权利和垄断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的确做了不少开山辟荒的大事业。   敢与强手竞争 屡屡胜出      周:您父亲陈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