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中求辩中求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争中求辩中求变

争中求真辩中求变   摘 要: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要凸显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相同的数学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是存在不同的理解的,教师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要引导他们基于自己的数学观点与同学进行“争辩”,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推进他们的数学思辨进程、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应用的深入体验。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小学数学;争辩;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活力十足,学生、教师以及整个学习过程均被激活。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如何凸显课堂的数学味等,已经成为当前新课改的焦点所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数学学习内容是存在理解上的差异的,因此,他们会产生学习观点上的不一致。小学生在学习观点上的不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争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对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发展数学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尝试选出其中的几个片断,以便对该观点进行具体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抽丝剥茧――在争辩中理解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想要其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刻理解,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针对该情况,可以借助各种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概念形成的这个过程,进而实现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做到除了知其然之外,还要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发现,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予其充分表述理解的平台,让他们在“争辩”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不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在“争辩”中来深入理解“比例”这一概念的。   师:像15 ∶ 3=25 ∶ 5,8 ∶ 5=120 ∶ 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取名,就叫“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对什么是比例进行解释吗?   生1:我觉得两个比相等,就是比例。   生2:不是,应该是在两个比值相等的情况下,才是比例。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3:我觉得生2说得对,能用等号连接的比值是相等的。   生4:我觉得生1的说法才正确,因为比相等,已经包括比值相等。   生5:我也觉得是这样。   师:那么,大家都确定只要两个比相等,就是比例了,对吗?   生:对。   生6:我感觉有些不对。   师(借机反问学生):15 ∶ 3和25 ∶ 5是比例吗?   生7:原来是这样,需要再加上几个字,两个比相等的等式,才是一种比例。   生6:“相等”与“等式”之间,好像出现重复了。   师:真的吗?是这样吗?那你认为……   生8:我认为可以对“等式”进行修改,并改成“式子”,这样就能避免重复的问题了。   生9:且意思表达仍是原来的。   在上述的片段中,学生就“什么是比例”进行争辩,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均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全部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而在学生的思维出现受阻时,教师就适时地进行点拨;而在学生的思维出现冻结时,教师就适时地巧妙催化。让学生在“争辩”之中开展讨论,最后,大多数的学生均能?Α氨壤?”这个概念进行理解,同时,也体会到数学概念对准确性及严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二、给予空间――在争辩中推进数学思辨   根据知识建构理论得知,人的认知能力,在矛盾不断激化之中能获得逐渐提升,并达到知识建构这个目的。学生出现激烈争辩时,或多或少会存在认知差异方面的问题,并会形成相应的认知矛盾。因此,当学生处于争辩的状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空间,让其进行争辩,不要急于切入,更不要直接干涉,否则,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化的数学思辨。   例如,在教学“归一问题”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一座楼高42米,共有15层,小萍家住在这一座楼的6楼。小萍家的地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然后安排学生独立进行尝试,之后则在一起交流。   生1:我得出的计算算式为42÷15×6。   师:是吗?你是怎样计算的,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42÷15,指的是每层楼的高度,而小萍家是6楼,所以,就再乘以6。   生2:这样算不对,每层楼的高度不能这么算,应该是42÷14。   生1:不是说有15层吗?高度共为42米,每层的高度,自然就是42÷15。   (对于学生1与学生2的争辩,其他学生也开始争辩起来,各自有自己的支持者。)   师:你们认为学生1与学生2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可以说出理由吗?   生3:我认为生1的说法正确,题目本身就说的是15层,怎么计算的时候,除以14呢,不合理吧。   生4:你的理解明显是错的,你想一下,到2楼的时候,不是等于只有1层的高度吗?这样推理起来,自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