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心脑血病遭遇暖气病
当心脑血管病遭遇暖气病 元旦前夕,老赵一家总算从旧房搬入了“三气俱全”的新居,从此告别用蜂窝煤取暖的日子,开始享受集中供热,也算实现了小小的梦想。在祝贺赵家乔迁之喜的“温锅”聚会上,一位医生朋友提醒他们,你老两口都有心脑血管病,如今住进有暖气的居室,可要小心“暖气病”!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却没在意。谁知,医生朋友一语成谶,享受集中供热还不到半个月,老赵两口子就住进医院。他俩都是从鼻咽干燥、烦躁不安、软弱无力、胸闷气短开始,老赵头晕眼花、血压波动,直到半身动弹不得;老伴胸痛憋气加剧。到医院一检查,老赵脑中风,老伴心肌梗死。幸亏他们住院及时,抢救一周后总算脱离了危险。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这到底是咋回事?医生说,这是心脑血管病遇上了“暖气病”的灾殃。 “暖气病”是一组症候群 其实“暖气病”并不是一种定义明确具体的疾病。“暖气病”是指在暖气取暖环境中的人,因房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室温过高或变化剧烈,空气干燥,室内外温差较大,以及致病微生物滋生等因素,致使人体适应不良,发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表现,如皮肤干涩瘙痒、鼻咽干燥出血、干咳声嘶、烦躁不安、头晕眼花、软弱无力、胸闷憋气、尿量减少、血黏度增高、血压波动等,也可以说是一组症候群。如同“空调病”称为空调综合征一样,暖气病也可称之为“暖气综合征”。它有热、干、闷、感、欺等特性: 热――过热 是指暖气供热后,控制不当,室温过热,超过23℃,与室外气温反差较大;或供热不规律,室温变化很大,忽冷忽热,致使老弱病人不能适应。 干――干燥 是指暖气、火墙、火盆、火地等取暖的共同缺点是造成空气过度干燥,室内湿度在40%以下,甚至更低,损害人的皮肤及呼吸道,导致人体水分丢失。 闷――憋闷 是冬季居室封闭,缺乏空气流通交换,甚至氧含量下降,人有憋闷的感觉。 感――感染 在干热及缺乏换气的条件下,致病微生物大量滋生,导致居民特别是体弱者发生感冒、口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欺――欺弱 “暖气病”有欺软怕硬、欺老凌弱的劣性,对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大加施虐。特别对心肺功能不佳、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加重病情或致旧病复发,甚至制造悲剧。 “暖气病”加重心脑血管负荷 那么,“暖气病”是如何危害心脑血管的呢? 1.损害呼吸系统,卡住心脑供氧生命线。 “暖气病”最早侵犯的是呼吸系统,外在表象是鼻咽干燥、咳嗽声嘶等,其实质损害是呼吸道黏膜因干热气流刺激而失去自我保护(会导致黏液分泌枯竭,纤毛失去摆动,免疫球蛋白、抗体及吞噬细胞减少消失等),抵抗力下降,以至发生呼吸道感染,直接影响肺脏气体交换,首先受到威胁的是心与大脑,因为心脑是人体内耗氧量最大的器官组织。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更耐受不了氧气缺乏,这不等于暖气病掐住了心脑的供氧生命线吗? 2.破坏内环境,致病态心脑雪上加霜。 别看“暖气病”的症状似乎都在表皮,并不十分严重,但它对人体内环境的干扰破坏却非常严重。人体内环境中60%以上的成分是水――体液,组织细胞就生活在体液的海洋中。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皮肤蒸发掉600~700毫升水分,呼吸道呼出300~400毫升,加起来约1000毫升。然而,供来暖后,室内燥热,丢失的水分就明显增加,甚至加倍。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体就会处于缺水状态。这样一来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都会发生紊乱。心脑都是人体活跃的组织,代谢旺盛,最不能耐受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若是已有陈疾旧病的心脑器官,怎不旧病复发,或又添新疾呢? 3.扰乱循环,制造血黏血凝血栓。 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是全身氧与营养供应的保障。循环最需要的就是流畅,最浅显的道理是“水足则流,水缺必滞”。大家都知道,“暖气病”造成水分流失,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再加上血液成分的紊乱,这都给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很容易促成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梗和脑梗。老赵夫妇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病,在“暖气病”的推波助澜下,发生脑中风和心肌梗死也就不奇怪了。 预防“暖气病”4要领 第一,调理心态消除越冬取暖的恐惧焦虑。“暖气病”虽然对心脑血管危害不小,但也不必担心惧怕。须知,恐惧焦虑对心脑血管更为有害。恐惧焦虑感可致应激激素增加,脉搏和血压上升,这都是中风发病的风险因素。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容易焦虑的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他们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会比其他人高出38%。其实, “暖气病”严重程度也只不过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类的水平,可防可治,人们大可不必恐慌焦虑。我们的科普宣传应讲明道理,教会措施,消除恐病心理,给大众以充足的信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发病,特别是减少疑病症的发生。 第二,保护好呼吸系统功能。呼吸道是“暖气病”发病的策源地,呼吸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