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学生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不关心我。”他把爸爸妈妈当作成功的钥匙。 一个推销员说:“我总是卖不掉东西,因为我遇见的人都不友善。”他把别人当作了成功的钥匙。 一位员工说:“我不可能做好的,因为老板一直都不喜欢我。”他把成功的钥匙放在了老板的口袋里。 一个丈夫说:“我成不了大事,因为我有一个唠叨的妻子”,他把成功的钥匙交给了妻子。 《成功的钥匙》 思考:1.你怎样看待《成功的钥匙》? 2.你认为成功的真正钥匙应该是什么?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素质。 (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重视外部环境对于个人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人生成功=自身努力+外部条件 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从前有一位独眼缺手断臂的国王,他很想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留给子孙后代瞻仰。于是请来全国最好的三位画家。 矛盾分析法的经典事例 给国王画像 该如何画才好 * 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画得惟妙惟肖,逼真传神。 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画得这么丑陋,怎么传得下去!”认为画家是有意出他的丑,于是,把这个画家给杀了。 * 第二位画家:因有面前的教训,则不敢据实作画,就把国王画得完美无缺,好眼好臂好腿,很有精神 。 国王看了后更加难过,认为画家是有意讽刺他,画的不是他。该画家也被杀了。 * 第三位画家:他把国王画成正在打猎,那只瞎眼闭着,一只好眼瞄准,一条好腿站着,那条瘸腿跪在石头上,画出了国王的威仪,而又很好地掩饰了国王身体的缺陷。 结果这位画家得到了国王的奖赏。 故事启示:拥有智慧,就拥有生命,智慧能够使人从危险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 单项选择: 1.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夸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也易也; 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 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多项选择: 3.关于“机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遇是外因,是条件 B.没有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可能抓住机遇 C.得到“机遇”就一定能够成功 D.机遇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AB * * * (3)矛盾的特征 A.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和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大家是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的呢? 不同事物中有不同的矛盾。 蛹 蛾子 幼虫 卵 蚕:卵→幼虫→蛹→蛾子 自然领域 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矛盾。 社会领域 (4)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A、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地和全面地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 B、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们应怎样正确面对网络的“双刃剑”问题? 常言道:“水火不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灭 火 着 火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传说有一个赵国人,因为家中老鼠成灾,吃尽了苦头,就向中山国要了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爱吃鸡。过了一个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其父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得的。我家的祸害在于老鼠,不在于鸡。老鼠偷吃粮食,咬坏衣服,穿通墙壁,毁坏家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的害处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 讨论:该故事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