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四中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VIP

北京市四中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四中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PAGE 13 -北京四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孔子是个大生命。 从精神层面看,孔子拥有的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现在有各种孔子的传记,但是最先写传的,却是孔子自己。请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是一个首尾颇完整的微型传记吗!在这篇微型传记中,十年一个境界。活到七十三岁甚至更高龄的人有的是,但顺着日子一天天地活,却难以有这样的境地攀升。孔子曾经赞美颜渊“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也很合适。孔子这一辈子都在奋斗。 这个微型传记,也可约括为三句话:少年要有①_______,中年要有②_______,老来才会有境界。巧的是,在《论语》中,还可以看到相反的人生。这就是孔子骂原壤所表露的。《论语·宪问》篇记载说,晚年的孔子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原壤在那里“夷俟”,“夷俟”大概是叉开腿坐着的意思,可能是原壤叉开腿在墙根晒太阳吧。这在当时大概是不体面、老没出息的表现。孔子看着不顺眼,上去就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说你小时候不知道孝悌,没学会做人;长大了以后也是毫无建树,人们说起你,一件体面的事情都没有;到老了,要是早点儿死了,也不至于还在这里一副老不羞的样子。现在这幅样子,不顾体统,坏风俗,活着就是丢人现眼。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里的拐杖,在原壤的小腿上敲了两下。原壤的人生,不是与奋进的人生恰成一分明的对比吗? 孔子一生坎坷,靠山山倒,近河河干。何以这样说?孔子一辈子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净遇到齐景公、卫灵公、季桓子之流,晚年有个楚昭王带一点儿仁者的意思吧,孔子前去投奔他,还没有见到人,楚昭王就死去了!这不是让人惋惜的吗?可当他晚年穷途末路时,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人啊?子路被问住了。孔子知道后,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我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傲慢去轻易地诋毁一个古人。孔子一生不论身处何地、有如何的境遇,始终不忘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周游列国十四载,尝尽人世间的辛酸苦楚,虽然一直碰壁,但从未放弃,在春秋末年那个黑漆漆的乱世,一点“仁”道的主张为苦难的人世留下了唯一一点光亮。在他一辈子的坚持中,展示的是一个生命的大格局。即使不从思想的角度,单从审美的角度看,孔子的生命也是悲壮的。 不论你是尊孔、反孔,你都必须承认孔子很重要,他的人生哲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孔子是个大生命,他一生奋进,一生坚持一个理想,一生都在乐观中不断攀升进取,他那种对思想的坚持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著,都不是凡夫俗子、小愤青、老愤青可以做到的。 (取材于李山的相关文章)1. 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从现实层面上讲,孔子是失意的;从精神层面上讲,孔子拥有生命的大格局。B. “孔子的生命是悲壮的”强调孔子的执着,是单纯从审美的角度来加以考量的。C. 孔子以“仁”的理想照亮春秋末年的乱世,而他对后人的影响又何止于“仁”。D. 即便对孔子持反对的态度,也必须承认他的重要性,这二者并不是相矛盾的。2. 下面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适合放在第二段空白处的是(2分)A.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B. 不迁怒,不贰过C.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D.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3. 请在第三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切的词。(2分,每空1分)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材料二孔子出生于乱世,那个时代礼崩乐坏。非理性的“怪力乱神”非常强大。“必也正名乎”,孔子试图为中国建立一个理性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呢?“克己复礼”,“吾从周”。周,就是文治。孔子要建立的底线是“文明”,不是比谁的力气大,谁敢玩命,谁搞怪力乱神。怎么个文法呢?就是以诗意、审美、道德的眼光处理人类生活的矛盾。文,既是“不学诗,无以言”,也是“文以载道”,文化一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用诗书礼乐来教化民众,为文明设置底线,而这当然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孔子的底线其实是一种普遍价值。人类从非理性的黑暗走向理性世界,无非就是建立一种普遍价值。各民族走向理性之路的路数不同,比如有的视人为原罪,非强力改造、灌输理性不能祛魅。而儒学是承认人,信任人的。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种文明居然主张儿子可以杀害父亲,朋友可以互相出卖、告密,那么这种文明就不是文明。中国思想早就意识到人的普遍性,人有心,有仁德之心。孔子进一步将这种先验的人性理性化了,升华为文明的底线。最近一百年否定孔子,其初衷或许是否定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