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课件第八章.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核物理学 由表可见: 对于幻数±1个质子时,计算值和实验值很接近。如39K和209Bi。 离幻数稍远的核,Q计算值与实验值差别变大。如45Sc。 远离幻数的核,计算值与实验值要差20多倍,且符号也相反了。如181Ta。 8.3 壳模型的应用 (2)根据(8.3-13)式,当p = ?(?<(2j +1)/2),和p = 2j +1?? 时,Q值应当相同,符号相反。但是,实验结果是正值比负值大好几倍。如图8-10中69Cu和69Ga。 8.3 壳模型的应用 (3)实验结果表现出单中子也对Q值产生贡献。如上表中,实验测得奇中子核17O也有电四极矩。说明单个中子的运动会影响到核中质子分布,从而产生电四极矩。 以上讨论说明,用壳模型计算的电四极矩仅考虑少数质子的贡献是不够的,应当考虑其它因素,如大量核子的集体效应对电四极矩的影响。 8.3 壳模型的应用 六、? 跃迁概率 韦斯科夫公式 ? =“上限”。 理论基础:单粒子模型(即壳模型) 曾指出,基于壳模型得出的? 跃迁概率公式可以定性地用来判别跃迁的多极性,但在定量上一般不符合。尤其是远离幻数的核,其E2跃迁概率的实验值比理论值可以高达100倍(表7-1)。这也反映了壳模型的局限性。 其它有关的实验事实不一一介绍了。 8.3 壳模型的应用 总结: 1)壳模型在说明幻数,预言核的基态自旋与宇称,解释同核异能素岛和? 衰变跃迁级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2)在原子核的磁矩(反映了变化趋势,但不能精确得出结果)、电四极矩(不成功,但对双幻核附近解释成功)和? 跃迁概率等方面,只能给出定性的说明。 8.3 壳模型的应用 总结上面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1)核内存在一个平均场,核子在这个平均场中的独立运动有一定意义,且其运动有很强的自旋-轨道耦合。 2)壳模型应用于幻数附近的原子核相当成功;对远离幻数的原子核(也叫远离满壳层的原子核),遇到了不少困难,这是壳模型的最大缺陷。 8.3 壳模型的应用 返回上级菜单 壳模型:只考虑了单个核子运动 (核子的独立运动不改变核的形状,但振动、转动等集体运动可发生形变。) 如8.3节的讨论,壳模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存在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必须从有关的实验事实出发,提出新的核结构模型。 8.4 集体模型的概念 壳模型是将原子核的构造与原子的结构对比得到的。 在原子中,电子质量约为核子质量的两千分之一,其运动几乎不影响核,即在原子中存在几乎不动的核心,它产生的中心力场几乎不变。 但在原子核中,没有不动的核心。核中单个核子是在其余核子形成的平均场中运动,单个核子的运动将引起平均场的变化,而平均场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单核子运动。这就意味着在核中除了单粒子运动外,还存在整个原子核的集体运动,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8.4 集体模型的概念 一、集体运动的实验根据 特别明显的实验事实是偶偶核的能级规律。实验上发现偶偶核低激发态能级规律有三类: 1)对于双幻核及其附近的核,其低激发态能级可用壳模型来解释,是由单核子激发产生的。→粒子能级。 8.4 集体模型的概念 2)离双幻核稍远的核(60<A<150,190<A<220),其低激发态能级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这类能级与谐振子能级的特点相符,由(8.2-4)式可知,谐振子能级间距都是 。→ 由于核的振动产生,简称为振动能级。 8.4 集体模型的概念 8.4 集体模型的概念 3)远离双幻核的原子核(150<A<190,A>220)。 基态和激发能级的自旋I 依次是0,2,4,6,…; 相应能量之比 E2:E4:E6:…= 3:10:21: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