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辉映(yìng)     九霄(xiāo) 奇迹(jī) 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ì) 酝酿(ràng) 横亘(gèn) 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 苛刻(kē) 扭转(niǔ) 载人飞船(zài) D.着陆(zháo) 耸入(sǒng) 轨道(ɡuǐ) 可供借鉴(gōng) 思路解析A项,“迹”应读“jì”;B项,“酿”应读“niàng”;D项,“着”应读“zhuó”。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云霄  公德心  不同凡响  绝无仅有 B.嫦娥 蒸气机 神舟飞船 耸入云天 C.跨越 催化剂 平心而论 振古烁今 D.酝酿 负作用 摘星揽月 捷报频传 思路解析B项,“蒸气机”应为“蒸汽机”;C项,“振古烁今”应为“震古烁今”;D项,“负作用”应为“副作用”。 答案A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而位于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内,科技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收集从各测控站发来的数据。……此时的杨利伟安之若素地坐在飞船内,他用坚如磐石的意志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A.此伏彼起     B.全神贯注 C.安之若素 D.坚如磐石 思路解析C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合语境。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B.回顾人类太空征途,构建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是基础。没有核心技术,哪来飞天梦的实现? C.科技馆以创新、绿色、科技为主题,采用高效生产模式,运用多管道立体栽培、柱式立体无土栽培等技术,实现了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航标和新突破。 D.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思路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验证”后加“任务”。C项,搭配不当,“实现”和“航标”不搭配,可删除“新航标和”。D项,不合逻辑,“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大学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 答案B 5排列下列各句,只写序号即可。 ①航天飞机要返回地球时,便启动机动发动机 ②最后像普通喷气式客机那样,在跑道上俯冲着陆 ③使它脱离原来的地球轨道 ④在大气层中作无动力滑翔飞行 ⑤高度逐渐降低,再入大气层       。返回地面后,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加装助推器和燃料箱,又可再次升空飞行。? 思路解析抓住关键词“最后”“再”等,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即可。 答案①③⑤④②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6文章第一段,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外,还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可从描述的场景和渲染的气氛的角度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引人联想。 7文章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文章前三段是新闻的导语,第四段是一个过渡性语段。围绕“过渡”分析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