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从这里悄悄开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心,从这里悄悄开始

健康心理,从这里悄悄开始   【摘要】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嫉妒心理却普遍存在于小学生群体之中,嫉妒心理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危害。小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原因来说,知识浅薄,眼界狭小,虚荣心强,心胸狭隘者易嫉妒别人。从外部原因来说,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 矫正小学生嫉妒心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摸清心理现象,把握教育契机,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因此,分析和矫正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 嫉妒心理 成因 矫正 健全的教师人格 把握教育契机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179-02   嫉妒一词源于希腊语zelos,该词意为争胜、热情和强烈的情感。嫉妒这个词在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解释颇多。确切地说,嫉妒是人的一种不平衡的心理。   一个人有不健康的心理,自然也会影响到他的身体,造成身体不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嫉妒心太强的人容易患上心脑血管及内分泌方面的疾病,这对人的身体是极为不利的。而且有嫉妒心的人总是一味的否定别人,抬高自己,如同一棵生了虫的树,如果不及时把“嫉妒”这只虫子除掉,而是让它在躯体里寄生,那么,等待这个人的命运唯有“枝枯叶黄”。它能严重损害同学之间的友谊,阻碍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同时也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者指出,从内部原因来说,知识浅薄,眼界狭小,虚荣心强,心胸狭隘者易嫉妒别人。从外部原因来说,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例如,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对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以及错误的教育方法(如褒贬不当、亲疏失调等)都可以触发嫉妒心理。   近年来,出现不少患嫉妒病症的少年儿童,若得不到及时矫正,其心胸狭窄、自私、自暴自弃的不良个性心理极易显露出来,影响和制约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矫正小学生嫉妒心理呢?我们必须抓住他们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运用有针对性的科学矫正,以形成其健康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洒满甘露。   一、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培育健康学生的关键   魏书生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因此,在思想言行上要有良好的师德,对人对事要做到公平、公正、耐心、温和,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守信用,讲民主,实事求是,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处处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楷模、榜样作用在这里是毋容置疑的。马卡连柯曾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快乐的事情,我也不会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人格健全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育人的良策。教师如艳阳,给“幼苗”;教师如明灯,给“迷羔”指明方向。   二、摸清心理现象,把握教育契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矫正小学生嫉妒心理,首先要留心观察,防微杜渐,注意培养和增强敏锐的观察力,摸清心理现象。教师要留意小学生的一言一行,要做好观察、分析,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坚持“持久战”,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客观的、有目的的观察,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自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更让我清楚地知道:心育过程中,教师如以己之腹去度学生之心,就可能筑起师生间沟通的屏障。教师要与学生交换位置来揣度学生的心理,所谓“以此心换彼心”,创设平等、友好的氛围,谈及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道德现象,努力成为小学生信赖的朋友和崇拜的长者。除了创设教育契机,适时施教之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以优化矫正效果。   三、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   要排除心理障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综合治理,最主要的,有赖于老师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为了帮助学生矫正嫉妒心理,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一)剖析嫉妒之害是矫正嫉妒心理的前提   鉴于小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