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花米草生物质及其侵染性海洋菌特性研究
互花米草生物质及其侵染性海洋真菌特性研究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0.142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摘要:测定了互花米草秸秆主要的化学组成:灰分8.73%,热水抽提物10.97%,1% NaOH抽提物37.95%,苯-醇抽提物4.22%,克拉森木素24.62%,综纤维素69.60%,戊聚糖23.75%;互花米草的纤维形态特征:平均纤维长度 1.06 mm,长宽比92.00,壁腔比0.37;研究结果预测互花米草若应用于化学制浆,用碱量较高,化学药剂用量高,导致成本加大,灰分含量较高,黑液性能可能较差,黑液碱回收困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互花米草热磨机械浆与化学浆板复配生产纸浆模塑产品为互花米草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侵染互花米草的海洋真菌Buergenerula spartinae YDC07为兼性海洋真菌,最适生长的盐浓度为2.5%;该海洋真菌侵染互花米草秸秆可以使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降低。互花米草生物质及侵染互花米草的海洋真菌特性的基础性研究对实现互花米草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互花米草;化学成分;纤维形态;海洋真菌;最适盐浓度;纤维分解 中图分类号: S182;S18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0-0494-05 收稿日期:2015-09-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作者简介:陈辉辉(198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真菌及真菌病毒的相关研究。E-mail:huihui_chen2012@163.com。 通信作者:邵荣,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方面研究。E-mail:shaor1973@163.com。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入我国以来,在很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减缓风暴潮压力、保护滩堤、促进围垦、消除近海污染等[1],但是由于互花米草的耐受力和繁殖能力等都比较强,也有许多消极的影响出现,如占据贝类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沿海滩涂景观改变、和当地物种形成竞争等方面[2],因此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沿海的最主要的入侵物种[3]。 制浆造纸过程中,植物纤维本身的化学组成和生物结构直接影响所得浆的品质[4],通过对纤维形态、长宽度的测定、纤维细胞形态特点、化学成分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利用互花米草制浆提供理论根据。 从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盐沼物种互花米草中分离的相关海洋真菌并没有被彻底研究清楚,根据对Kohlmeyer 1979年[5]发表的相关资料的更新以及Kohlmeyer和Volkmann-Kohlmeyer 1991年[6]相关报道的补充和纠正,发现目前已经报道的来自互花米草的专性和兼性海洋真菌有39种[7-8],但前人对互花米草中海洋真菌的长期研究告诉我们仍有很多未知海洋真菌有待于被发现。 真菌已经被证实在沿海沼泽地C、N的生化循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美国东南部的沼泽地区真菌的产量达到了500 g/(m2?年)[9],并且菌丝生物量相当于冬季沼泽地所有活体有机物的1/3[10]。真菌执行分解作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将植物有机物转化为以真菌菌丝或生殖结构存在的真菌生物量[10],更确切地说真菌建立了一个从真菌到细菌到动植物粉碎机的一个最具生产力的海洋生态循环系统[9-10]。美国东南部盐沼地的互花米草分解系统是少有的真菌发挥作用的天然生态系统,直接通过显微观察,一些子囊菌物种已经被证实是互花米草植株的主要分解者[10-12]。同时,这些海洋真菌具有很强的分解木质纤维素和动植物尸体的能力[13-14],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互花米草植株及前期研究得到的侵染互花米草的海洋真菌Buergenerula spartinae YDC07为材料,一方面对互花米草的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对该真菌的最适盐浓度及其侵染互花米草秸秆后互花米草纤维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用互花米草秸秆于2012年10月9日采自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丰港沿海滩涂盐碱地;侵染互花米草的海洋真菌Buergenerula spartinae YDC07于2014年3月经分离纯化得到。 1.2试剂与仪器 微型高速植物粉碎机,普通光学显微镜,物镜测微计,目镜测微计,烘箱,玻璃滤器,电子天平,索氏抽提器等;碘化钾,碘,氢氧化钠,氯酸钾,硝酸,苯,亚氯酸钠,无水氯化锌,磷酸氢二钠,氯化铵,氯化钙,三氯化铁,硫酸镁,硫酸亚铁,氯化钠,硫酸,丙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四硼酸钠,乙二醇乙醚,无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