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土地利用和耕地生态保护影响研究.doc

城镇化对土地利用和耕地生态保护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镇化对土地利用和耕地生态保护影响研究

城镇化对土地利用和耕地生态保护影响研究摘要: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劳动分工逐渐加深的必然结果。土地作为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承载空间,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城镇化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土地利用呈现出明显的特点。本文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镇土地规模、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城镇土地利用区域变化等三方面的特点,以及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利用?影响???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劳动分工逐渐加深的必然结果。城镇化过程是和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同步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城镇作为社会财富生产、积聚的中心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1。土地作为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承载空间,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城镇化在进人快速发展阶段后,土地利用呈现出耕地大幅下降、城镇土地规模迅速扩张、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突出特点,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将主要基于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1996年以来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镇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带来的影响。一、我国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从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规律来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总体上表现为单一的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型过程,即农业在国民产品中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份额上升[21,是工业“拉动”和农业“推动”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所处环境复杂,受到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体现出与发达国家城镇化完全不同的特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伴随着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可分为4个阶段:城镇化起步阶段(1949~1957年)、城镇化停滞阶段(1958~1978年)、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9~1996年)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以来)[3]。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化特征表现为“中国城镇化及其基础—工业化是由政府发动的,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并举,城镇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低,城市构成不协调,农村劳动力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二元社会结构、地区差异、城市吸纳力不足与农村推力有余、乡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伴而行、以小集中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农业人口转移方式、实行有计划的宏观控制”等。进人21世纪后,在继续讨论人口、地域、产业等关注焦点的基础上,对可持续理念的深人理解使学者们关注城镇化的生态特征,提出诸如“持续的加速性、极度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相依存性、城镇化与市场化的相伴随性、解决三农问题出路的唯一性、资源保护和破坏的双重性”等中国城镇化特征表述[4]。?二、城镇化对城镇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1.对城镇土地规模的影响?? 城镇土地规模持续扩大(图1)。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04亿亩,占总面积的2.83%,比19%年增加了11.0%;交通运输用地0.37亿亩,占总面积的0.26%,比19%年增加了44.8%;其中,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公路、民用机场和港口码头增幅超过40%。同期全国建成区增加16081.1平方公里,增长了79.5%。???? ?????????????????????????????? 图1 1996~2008年城镇土地变化情况????城镇土地增加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为便于分析,将全国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特征划分为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西北等八大经济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等各类城镇土地的增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1),城市用地增幅较高的地区为西南、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建制镇用地增幅较高的地区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农村居民点增幅较高的地区为西北、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独立工矿用地增幅较大的地区为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北。而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较大的地区为黄河中游、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二者存在着较大差异,反映出我国城镇化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协调。?? 不同区域的用地增幅存在着明显分异(表1)。其中,城市用地的增幅分异较为突出: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等区域增幅较高,超过100%;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等区域增幅处于中间位置,在50%左右;黄河中游、西北和东北地区增幅较低,在20%左右。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增幅最高的西南地区是最低的东北地区的9.3倍。??????????????????????? 表1 ?1996~2008年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与部分地类增幅比较?? 2.对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城镇土地比重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提高(表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