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读父亲,晚了四十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飞读父亲,晚了四十年

谢飞读懂父亲,晚了四十年   谢飞说,自己到了七十几岁才真正“尽孝”。作为“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儿子,年轻时他忙于教书、拍戏,从未真正了解过与他年龄相差五十八岁的年老的父亲。当自己也进入老年,他开始静下心读父亲留下的日记、书信,在那些发黄变脆的纸张中,他渐渐读懂熟悉又陌生的父亲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谢飞常常自问,真的了解父亲么?   作为“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儿子,他和父亲年龄差了整整五十八岁。自他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   1971年6月,当谢飞兴冲冲从保定白洋淀农村干校返回北京准备结婚时,碰上的却是父亲的去世与葬礼。在那时候“横扫一切陋习”的“革命气氛”下,谢飞的家人在北京医院太平间为父亲搞了一个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医院养病、同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在儿子搀扶下赶来见老友最后一面。董老手书的挽联,谢飞至今记忆犹新:“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法制奠基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等职――这是外界予以谢觉哉的评述。作为儿子,1942年出生于硝烟弥漫的延安、乳名“延河”的谢飞,长久以来似乎从未真正且具体地了解过父亲。“他健在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还多是学龄儿童、少年或青年;父亲暮年又逢文化大革命,我虽已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但运动频频,上山下乡,我在他身边的时光少得可怜。”改革开放后,被称为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的谢飞忙于教书、拍戏,开创事业,同样忽略了了解熟悉又“陌生”的父亲。   直到自己迈入晚年,生活节奏逐渐放缓的谢飞开始静下心,“读”自己的父亲――他读同为老红军的母亲王定国在三十年前的1982年组织人编写、出版的《谢觉哉传》、《谢觉哉文集》;读父亲留下的大量日记、书信,在父亲用毛笔书写的蝇头小楷里、在一张张发黄变脆的纸张中,他第一次对父亲的生活情感,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   两年前,谢飞着手整理父亲日记、信件,从中选出与家人、友人的115封通信编辑成书,《谢觉哉家书》已于近日出版。   谢飞说,真正读懂父亲的足迹与悲欢,自己晚了四十年。   “我虽然敬爱你,却不能喊你做同志”   1984年拍摄电影《湘女萧萧》时,谢飞第一次回到父亲故居――宁乡沙田乡堆资村的南馥冲。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父亲第一位夫人的照片,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敦秀。   谢觉哉与何敦秀的结合,是旧中国农村典型的传统婚姻。何敦秀出身中医世家,其父中过举人,做过清朝官员,家教敦厚,幼时读过三年私塾。那时,谢觉哉曾在何家附近一个书院读书,与何敦秀堂弟是同窗好友,多次受邀去何家玩,被何父看中,安排与其女见面,在两人默许下,双方家庭结下姻缘。结婚时谢觉哉15岁,何夫人比他长近5岁。   谢觉哉与何敦秀共同生活21年,育有四男三女。受进步思想影响,曾为前清秀才的谢觉哉自觉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他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36岁的他应何叔衡之邀离家赴长沙任《湖南通俗报》主编,该报揭露政治黑暗,批评错误思想和社会陋习,文字犀利辛辣,但因“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于1921年6月25日被迫停刊。同年,谢觉哉在毛泽东等人介绍下加入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半个世纪的长沙、洪湖、上海、江西苏区、长征、延安、解放等各个时期的长期离别家乡的革命生涯。   然而,远离故土的谢觉哉并没有忘记妻儿,《谢觉哉家书》中收录了他自1919年至1963年写给宁乡家人的二十二封书信。   谢飞正是在1984年回乡时,第一次看到父亲写给何夫人的信,它们被复印贴在墙上。   敦秀:   你上回写的信,喊我做夫君大人,这次写的信,喊我做焕南老兄。大人两个人,我实在不敢当。民国时代,官场中已没有大人的称呼了,家庭中,也不作兴喊爷娘做大人了。就是老兄二字,也不妥当……因为你的年纪,本比我大几岁,你以后写信,如果摆姐姐架子不出,你就写个“夫君”和“焕南”二字就要得。   这是1921年4月谢觉哉写给妻子的一封信,同每对感情笃深的夫妻一样,谢觉哉在信中向妻子“汇报”着生活起居:我在这里每天的事也不少,早晨六点多钟起来,洗面呀,操八段锦呀,屙屎呀,差不多要点多钟。八点钟的时候吃早饭,吃饭之后,就要做报,要到十一点钟才完工。再看几十分钟的报,就吃中饭。吃中午饭之后,或者要到学校里去上课,我在修业学校教了几点钟书。或者在屋里看书,或者同朋友扯淡,或者看外面来的信,或者自己写信,下午算是闲一点……   除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1920年代,谢觉哉在家书中还会反复提及对子女亲人前程的考虑,比如:“廉伯(注:谢觉哉和何敦秀的长子)说不愿在家,要学我一样,还真好笑。我这种人,在家里没有得用,所以跑到外面混混,其实没有一点趣味,抛离妻子,好像一种机械……况且廉伯本是个宜于务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