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学生基本良好礼仪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

培养农村学生基本良好礼仪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农村学生基本良好礼仪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PAGE PAGE 6培养农村学生基本良好礼仪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马腰小学课题组 执笔:沈 瑛一、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礼仪理论往往采取否定与屏弃的态度,而不是进行科学的扬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纲要》提出了我国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传统,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也使我们的礼仪教育有了明确的指针、目标和内容。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已普遍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礼仪教育往往随意性大,仅停留在宣传、号召上,空洞的说教较多。礼仪教育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还不够,大多只是一种简单化的规范要求,缺乏理论的指导,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距离较远,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生源来自11个行政村,2003年完成村校撤并,经扩建,现有24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其中外来民工子女有200多名。学生家庭的基本特点是:1、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学生的思想素质差,行为习惯差,具体体现在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等。2、隔代监护的现象比较普遍。父母长时间在企业上班(施教区内个体企业较多),早出晚归,与孩子接触时间很少,更谈不上教育、示范。履行监护责任的大多是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往往忽视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3、外来民工子女就读比例逐年增加。民工子女流动性比较大,得不到规范、系统的教育,因此,礼仪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而且给学生带来很多不良影响。4、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普遍不高。家长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较大,而且家长自身的文明礼仪素质较差。生在农村的孩子还没有一个语言规范、文明礼貌的成长环境。因此,我们农村学校尤其要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习惯应从小培养,从细节抓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为今后的人生积累一笔无形的财富。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大,礼仪教育也应从小抓起,我们所指的礼仪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礼仪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以学生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发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开设礼仪活动课,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打造“礼仪特色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各国对下一代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礼仪教育。如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韩国《道德》科的第一条目标是:使之理解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主要性。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国各地学校落实的不断深入,各校都先后涉足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课题研究,例如:北京市五一小学的《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和北京市宏庙小学的《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等,这些课题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良好礼仪行为这一主题,分别有所侧重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共同的研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的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他们大都从学校大德育角度出发,如我校立足于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该课题的研究既能全员化、深入化、持久化,又具有实效性,大众性。三、课题的界定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礼仪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德是礼的内容和灵魂,礼是德的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内涵极其丰富的的优良传统,古为今用,让学生懂得基本的做人常识,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培养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社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