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反上的M镜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单反上的M镜头.doc

在SLR/DSLR上玩Leica M39與M老鏡??愛用Carl?Zeiss鏡頭的人不少,以往大多數是用西德Contax/Yashica版或東德Carl?Zeiss?Jena的M42產品,隨著Carl?Zeiss的新一代ZF(Nikon用)與ZS(M42螺紋)系列以及為Sony生產的ZA系列問世,目前SLR/DSLR玩家能夠使用Carl?Zeiss鏡頭的機會大增。在Leica方面,玩家可以用R系列,但因為M系列鏡頭的卡口距(flange?distance,從裝鏡頭的卡口到焦平面的距離)比所有知名SLR/DSLR廠牌機型的都來得短,所以要在SLR/DSLR機身上用Leica?M系列鏡頭就沒有什麼指望了。不過,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真也是假!答案是「真」的原因,是1980年代以後的Leica?M系列鏡頭只能在與Leica?M相容的RF機身上使用,SLR/DSLR機身真的是不能用的,縱使能裝上機身、一個望遠鏡頭也只能近拍。答案是「假」的理由,則是1980年代之前Leica有不少鏡頭的「頭」(也就是光學部份,Leica叫做鏡「頭」-lens?head)可以從鏡筒上摘下來,而且Leica還有V系列(給Visoflex使用,見下文)鏡頭,這些鏡頭大多數可以透過轉接環裝到SLR/DSLR上使用;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65mm以上的望遠鏡頭。想想在Canon、Nikon、Olympus或其它SLR/DSLR機身上掛一個Leica鏡頭,多少有點豪氣或威風吧!所以,本篇討論如何把一些Leica老鏡裝在Nikon機身上的技巧,一個鏡頭只要上得了Nikon,就可以裝上不少(不是全部)其它SLR/DSLR(譬如Canon與Olympus)。??從Leica?Visoflex說起?相信各位都知道,RF相機因為對焦系統結構的關係,它們最長的可用焦距通常侷限在135mm附近。為了克服不能用長焦鏡頭的困難,兩大RF廠家(Leica與Zeiss?Ikon)在二次大戰前都想在RF機身加上配件變成一台SLR使用。觀念是這樣的。一般而言,長焦鏡頭在設計時可以把鏡後距(最後一片透鏡到焦平面的距離)做得比RF機身的厚度來得大,於是這段額外的長度就容許在RF機身前方加一片反射鏡來摸擬SLR。在下圖中,M是裝在一個盒子內的反射鏡面,盒子的頂上有其它光學配件提供一個觀景窗V;盒子前方可以裝鏡頭,後方則裝到一部RF機身上。於是,入射光通過鏡頭L進入反光盒的鏡片M,經過反射後到達(不在機身上的)觀景窗V,所以攝影者可以使用V構圖對焦(而不是用RF機身上的觀景窗)。在按下快門時鏡片M先彈起、再打開簾幕快門讓光線到達在機身中的底片F。所以,這是不是RF相機前面加掛了一個SLR呢?????????這個加了反射鏡與額外觀景窗的盒子叫做Mirror?Reflex?Housing;在1930年代初期,Leica與Zeiss?Ikon都生產了Mirror?Reflex?Housing,Leica沒有用特殊名稱,Zeiss?Ikon的叫做Flektoskop,Flektoskop最有名的應用就是在1936年柏林奧運時把傳奇性的Sonnar?180mm?f/2.8裝到Contax?II上。戰後,東西德的Zeiss?Ikon都繼續生產Flektoskop,而Leica則在1951年推出改良版Visoflex,不過仍然使用M39螺紋;在提到Visoflex(也叫做Visoflex?I)時,通常指的是M39螺紋版。隨著在1955年推出M3,Leica丟掉了M39螺紋而改用今天熟知的爪式M-mount,於是Visoflex也跟著改版,先是為Visoflex推出M-mount版,接著是Visoflex?II(1959到1963)與Visoflex?III(1963到1983);1962年Visoflex?II有個小改版、叫做Visoflex?IIa。不管是II、IIa還是III,對我們都沒有影響,因為我們不用Visoflex,而是用與Visoflex匹配的鏡頭。因為Visoflex?III在1983年停產,自此之後也沒了Visoflex相容的鏡頭(也就是鏡「頭」都無法取下),所以在前文中才會強調只能用1980年代以前的鏡頭。?????????下面是Leica?Visoflex?III的照片,在正面可以看到M-mount的卡口與反光鏡面,在背面是M-mount的爪式機制與觀景窗。在Visoflex?III右邊(假設反光鏡面朝前)有一根連桿,它頂端的位置正好是機身上快門鈕的上方,按下這根連桿會讓反光鏡片彈起來,按到底就會碰到快門鈕從而打開快門簾幕。???Visoflex的厚度?????????Leica?M39螺紋(通常叫做LTM?-?Leica?Thread?Mount或SM?–?Screw?Mount)機身的卡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