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翁文波---可公度性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公度性理论是已故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文波先生独创的一种预测理论体系。翁先生运用可公度性理论成功预测出了:1982年到1983年在华北地区发生的大旱;1991年长江、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1991、1993、1994年美国、日本的多次地震。由于翁文波先生在远程预测地震、洪涝、干旱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因而被科学界誉为中国天灾预测的“开山大师”。 翁文波先生主要是用由可公度性理论而建立的可公度性公式来预测天灾的发生时间的,常用的公式有三个: 公式[1]:N=A+(B-C) 公式[2]:N=A+B+(C-D) 公式[3]:N=A+(B-D)+(C-E) 公式中A、B、C、D、E为以前的重要历史数据,N为预测的未来时间。如预测股市,A、B、C、D、E则为以前形成顶部或底部的时间,N就为预测的形成重要转折点的时间。 沪市历年形成全年顶部的时间分别为:[92.05.25];[93.02.16];[94.09.13];[95.05.22];[96.12.11];[97.05.12];[98.06.03] 沪市开市日[F90]为90年12月19日,我们先计算历年顶部距开市日[F90]的天数: F92=[92.05.25]-F90=523天 F93=[93.02.16]-F90=790天 F94=[94.09.13]-F90=1364天 F95=[95.05.22]-F90=1615天 F96=[96.12.11]-F90=2184天 F97=[97.05.12]-F90=2336天 F98=[98.06.03]-F90=2723天 F99=[99.06.30]-F90=3115天 发现运用92年到97年的历史数据就可计算98年全年顶部及其它重要高点的形成时间。 98年有二个重要的高点:[98.06.03]和[98.11.16],这两个时间分别能在公式[2]或公式[3]中用历史数据准确计算出来。 应用公式[2]:N1=F93+F94+(F96-F95)=2723天 应用公式[3]:N2=F92+(F96-F93)+(F97-F94)=2889天 从上文可知,[98.06.03]距F90的天数为2723天,通过计算[98.11.16]距F90的天数则恰为2889天 下面再用公式[2]看99年6月30日全年顶部能否用历史数据推算出来。 计算出最靠近6月30日的是计算值N3,N3=F92+F95+(F97-F94)=3110天 99年6月25日距F90的天数为3110天,从沪市K线图上可以看到,6月25日距全年收盘指数最高的6月29日仅二个交易日,距1756点全年顶部6月30日也只相差三个交易日。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可公度性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沪市的顶部形成时间的规律,同样该公式也对判断沪市底部形成时间也有较高的准确性!透过历史看现在,阳光下没有新鲜事,请学数学的高学历朋友在看完这篇文章后用神秘的可公度性公式测算08年的历史大底在哪天?!一位数学教师的发现   1766年,一位名叫体丢斯的德国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太阳系概况时,要求学生将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记住。可学生怎么也记不住这些毫无规律的数字。体丢斯仔细分析了这些数据,发现并非无规律可循。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后一数正好是前一数的两倍,即:   0,3,6,12,24,48,96,192……   在每个数上加4,再除以10,便得到:   0.4 0.7 1.0 1.6 2.8 5.2 10 19.6……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 木星 土星 ?   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其它数字正好是五个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只有2.8个天文单位处没有行星,土星以后也没有行星, 因为当时知道的最远行星就是土星。   体丢斯并没有认为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发现,不过把它当做一个教学生巧妙记忆数据的方法,所以当时没有传开。直到1772年,德国天文台台长波德发现了它,觉得很有意思,才将它发表。因此一般称它为“体丢斯—波德”定则。   “体丢斯—波德”定则发表后,很快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 德国天文学家注意到,火星与木星之间的空隙非常大,按“体丢斯—波德”定则,2.8 天文单位处没有行星,似乎这里还有个行星没有被发现。正在这时,传来了赫歇耳发现天王星的消息,天王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9.2天文单位,跟体丢斯定则预言的19.6基本一致,这更使天文学家坚信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个行星。   后来的发现令天文学家有点失望,这地方没有发现大行星,但发现了一个由许多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到1982年,这里被命名编号的小行星就达2297 个,估计总数比这还要多得多。这些小行星是一个大行星瓦解后形成的呢,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