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备课札记
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备课札记 文章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我常将文本从写作者的角度去解读──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包含许多意思:字句的推敲,结构的设计,情节的推进,甚至是几处不起眼的细节。角度的更替让我对文本有与众不同的妙赏。 《唯一的听众》一文,我单对作者的精妙安排情有独钟。偶赏几处吧: 其一,“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全文开篇第一句,赫然一个“白痴”入文,显得那样扎眼,也一下子引起我的关注。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妹妹,同时将作者认同为白痴,这样的恶语相向一定别有用心。是激将?是另类的鼓励?还是就事论事?从文本字面意义上来说,都是。儿童也很“乖巧”地解读了这“白痴”背后的含义。但是从作者的创作上来看,这是一处隐藏很深的伏笔。作者爱上拉琴,应该和“父亲”有关,这位“父亲”很可能是儿子拉琴的第一位教师。这个猜测是有根据的,只要看看这个神秘的“妹妹”就知道,她“专修音乐”的身份在下文曝光。无疑,一家两兄妹,都是父亲家教培养出来的音乐爱好者。但诡异的就是这样侮辱性明显的字眼,作者使用它们应该是另有用途的。“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是万丈深渊”,更不要说这样抢眼的文字。所以,这一处就值得琢磨。可惜,它在开篇第一句,很容易被忽视。 其二,“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跳过中间的多处,先赏这一处,因为这与第一句形成一种呼应。妹妹的身份曝光啦──专修音乐。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才曝光?而且反差那么大,从先前的“白痴”到现在的“大吃一惊”。字面含义自不必说,儿童能明白。而妙赏处在于这个时刻的选择,作者在这个时候才强调妹妹的身份是刻意的。首先,专业身份的专业评价才能证明作者的成功,而成功总要在最后;其次,专业的身份让教授的神秘身份呼之欲出,神秘感就是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第三专业的身份才让接下来的描写顺理成章,大量节约文字,紧凑结构。只有专业身份才了解专业人士,“教授”身份的曝光才能像奇兵突袭一样,瞬间“杀”到读者眼前,省去其间啰唆的一万八千字。这样想来,开头的隐藏是不是一种匠心独运呢?此时回过头来让儿童欣赏一下开头第一句,能读出更多滋味。 文字要切磋琢磨,玩味品析,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权利,也是读者的专享。 其三,“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这是文章极力描写的重点部分。但与众不同的是,这“诗一样的语言”在文中屡屡被打断。我们来看作者的文字布局: 老人叫住我,说:“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满头银丝上,“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诗一样的语言中间穿插着“一束照在银发上的阳光”“作者的自惭”以至于儿童第一次阅读时,几乎不能完整把握这诗一样的语言究竟是些什么?我做了一个设计,抽取中间的文字叙述,连贯地阅读,之后对比表达效果。 结果很明显,原文的表达是精彩的,具有诗意气息。 不禁要问:这样的间隔穿插写作,有什么意图?有什么秘妙么?关注到这样一种较为成熟的,诗性的表达,确实是很难得的。儿童通过对比发现:写环境就是写人。“一束照在银发上的阳光”让人感觉这位老人很慈祥,感觉当时的气氛很和谐,总之──感觉好极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结论是我们班在前文《穷人》学习中感受到的,此处加强认识,可以形成意识,有益于儿童自觉的创作。我很期待儿童在随后的习作中能有这样的布局,至少他们的语言描写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 其四,“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这一处的妙赏是儿童带给我的。“手指打着节奏”,儿童敏感地发现了老人在此处“平静地望着”时的差别。最妙的一个发言是:这位极瘦的老人此时也忘记装啦!妙语一出,四座皆惊。“装”,多么微妙的词汇啊。首先是“装”的目的与层次不同,开始的“装”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为,后来的“装”是一种维持,此时的忘记“装”则是真情表露。其次,“装”就是一种艺术,就是一种教育的方式。装聋子,只有“平静地望着”,这是无言之美,无声之教。教育的秘诀在哪里?就在这“装”字中间,“装”出一份期待,一份鼓励,一份默默关注。原来,“关注即教育”!教授真的不简单。 可我以为,此时忘情地打着节奏,是“装”不下去么?不是,从创作角度看,此时该停止“装”啦。文章接近尾声,作者巧妙地从这个细节的描写有意让读者发现端倪,同时也加速了情节的突进速度,有一种呼唤大结局来临的感觉。 一切的不经意都是刻意。文学创作,每一个细节都是推敲琢磨之后的用心倾吐。 在资料阅读中,偶然看见不同版本的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CS800 07传动(500到2800kW)硬件手册(中文).pdf VIP
- axxon轴芯新版机台点胶机编程及操作说明.pptx VIP
- ACS880 替换 ACS800 技术指导.pdf VIP
- 公路交通情况统计调查制度 2021 .pdf VIP
- acs800调试程序.docx VIP
- ACS800ACS800 600调试指导与故障分析.ppt VIP
- ACS800变频器说明书ACS800变频器说明书.doc VIP
- JZ-25-01A 美的大多联技术手册(25.6).pdf VIP
- 货拉拉租车合同范本.docx VIP
- en-ACS800-304-704整流单元硬件手册-re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