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
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治 什么是重症颅内感染 重症颅内感染:是指病原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颅腔内而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相关性病变。容易发生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1)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 (2)侵犯脑膜和(或)脊髓软膜: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膜炎 (3)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脑膜脑炎 CNS感染的病原 病毒 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 寄生虫 CNS感染途径包括 血行感染:通过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等,病原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 直接感染:邻近部位感染扩散或颅脑外壳结构破坏,病原菌侵犯中枢。 神经干逆行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膜后可沿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 一、病毒性脑炎 病 毒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68、69、70、71和72等)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在未曾免疫的人群,是无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腮腺无炎症时,该病毒也可引起中枢感染 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疹病毒1型、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7型及8型等 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 EV71神经系统感染 EV71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V71累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吉蓝巴雷综合征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 根据神经系统受累和程度脑干脑炎分为3级: Ⅰ级表现为肌震颤和共济失调,5%的患儿留下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Ⅱ级表现为肌震颤和颅神经受累,导致20%的患儿留下后遗症 Ⅲ级表现为心肺功能衰竭, 80%的患儿死亡,成活者大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治 疗 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 酌情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预 后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普通脑炎或脑膜脑炎者,预后较好。 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吉蓝巴雷综合征等者常也能恢复,但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3~6月。 危重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脑干脑炎者,部分因出现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在发病1~2天死亡;部分能够完全恢复;但也有部分因为脑干延髓呼吸中枢永久性破坏而不能撤机。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夏秋季节,经蚊媒传播,人类和许多动物是其传染源。 人及动物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呈显性或隐性感染,虽然可作为传染源,但在流行病学上意义不大。 每年大批新生猪及幼猪被蚊子叮咬后产生病毒血症,持续时间长,因此猪为主要传染源。 蚊子是乙型脑炎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长至21天。 初热期:病初3天为病毒血症期,起病急无明显前期症状。 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儿除全身病毒血症症状加重外,最突出的为脑损害症状。 恢复期:需1-6月逐渐恢复。 后遗症期:有5%-20%留下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WBC:10-20×109/L,个别可达40×109/L,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 CSF检查:WBC在最初3-5天内分类计数中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淋巴细胞增多。 双侧丘脑对称性损害是其典型影像学改变。 单纯疱疹性脑炎 是散发性致死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因。 HSV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II型,约90%的人类HSE由HSV-I型引起 。 HSV感染形式 HSV通常引起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性感染,持续2~3周,沿三叉神经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以潜伏形式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诱发病毒激活 约70%的HSE起因于内源性病毒活化;约30%的病例由原发感染所致,HSV或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入脑引起脑炎 成人HSV-II通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而非脑炎。 病毒侵入途径和发病机理 双侧颞叶弥漫性病变 双侧额叶弥漫性改变 治疗和预后 尽早使用阿昔洛韦或者更昔洛韦静注,2~3周 如CT 有出血灶或脑室周围白质点状脱髓鞘病灶,建议使用激素,10~14天 有惊厥发作,要及时有效控制。 单疱脑炎死亡率60~80%,部分成活病人会留下癫痫,失语和严重智力低下。如能够早期诊治,死亡率可以下降至20~28% 重症病毒性脑炎 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