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通史3a明代卷(下)》建筑篇术语英译策略探析.pdf

《中华艺术通史3a明代卷(下)》建筑篇术语英译策略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艺术通史3a明代卷(下)》建筑篇术语英译策略探析

图表清单 表1笔译项目组分工明细表…………………………………………………6 第iv页 第一部分:引言 1.1项目意义 笔者于2012年3月起参与《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的英译项目,负 责以紫禁城为例的皇宫建筑和以天坛、孔庙、明十三陵为例的礼制建筑至明代的 艺术特点及发展历程的英译工作。 项目的源语言文本《中华艺术通史》是“一部具有填补空白和开创意义的鸿 篇巨制,代表了当代中国艺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囊括了音乐、舞蹈、杂技、说唱、 戏曲、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等中国传统艺术全部门类。《中华艺术通 史》的学术价值,首先取决于它涵盖的丰富内容和广博的研究对象。它将各种艺 术门类和样式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其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清 晰的勾勒,给读者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系统的认识中华艺术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华艺术通史》的编撰,虽采取断代分卷的形式,却决不是这一时期各艺术门 类的重复和拼装,而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立足于社会总貌和艺术发展的总体把 握,重视整体的、宏观的研究,着眼于概括和总结每个时代艺术共同的和持久的 发展规律,将共生于同一社会环境或文化氛围内的各门类艺术的成就科学地反映 出来。其学术价值,还在于它通过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式,令人信服地揭示 出中华艺术的美学神韵,及其形成、发展和升华的过程。《中华艺术通史》的研 究专家们,在客观地梳理和勾勒各种艺术门类样式发展演变脉络的同时,有意识 地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各种艺术门类共同遵循和蕴涵的艺术规律和美学神韵进行 了提炼和概括,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和感受中华艺术神韵和精髓。它是对本 世纪各艺术门类史研究成果的全面而简要的集成性继承,克服了以往艺术史研究 偏于社会学的单一倾向,在哲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研究中, 阐发了中华艺术审美历史的丰富性,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资料,提出了新的 观点,对21世纪的艺术史论研究和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有所启发。这也是一部 有重要实用价值的著作,《中华艺术通史》虽然是史的著作,但是具有艺术包括 第1负 百科的性质,是各级图书馆必备的书,又是国内外学者了解中国艺术的重要窗户, 还是各类院校艺术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参考书。 《中华艺术通史》1995年开始筹备;1996年正式启动;1998年2月被全国 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九五”规划重大课题;2001年完稿;2002年、 2003年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专家意见修改;从2004年纳入出版计划,截至 2006年底,全书除《年表索引卷》外的13卷全部完成出版。《中华艺术通史》 问世后,已经参加了2006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图 书博览会、全国大学生图书定货会,以及2007年北京全国图书定货会,受到广 大读者、专家以及中央领导一致好评。各媒体也纷纷给以高度评价。 1.2项目背景 《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建筑篇,立足于明代社会总貌和艺术发展 的总体把握,着眼于概括和总结明代建筑艺术共同的和持久的发展规律,反映了 共生于同一社会环境或文化氛围内的建筑艺术成就。建筑篇论述了自明代建立以 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明代建筑艺术演变的各个过程,从宏 观整体的高度审视了明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走向。对明代卷下建筑篇的英译工作, 目标在于进一步搭建中外建筑艺术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中华建筑艺术的对外传播 作出贡献。该书语言生动精妙,既有韵律古色的文言比兴,又有明晰的现代汉语 平铺直述,同时也运用了大量韵仄缜密的建筑术语,是对译者翻译素质和能力的 巨大考验。 本文笔者主要负责皇宫建筑和祭祀建筑发展历程的翻译工作,通过以紫禁 城、天坛、孔庙、明十三陵为例,介绍了象征皇权至上的皇宫建筑以及源于原始 社会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至封建社会方兴未艾的礼制建筑至明代的艺术特点 及发展历程。皇宫建筑和礼制建筑,是中国独有的建筑类型,用以彰显争权至上, 祭祀自然神祗、祖先及古圣先贤,既不同于宗教建筑,也不同于直接服务于人生 的建筑,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潮对建筑艺术发展的影响,表达了建造者的思 想感情和艺术构想。 在《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建筑篇的英译过程中,笔者秉承“贴近 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特征,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 维和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