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辣蓼,辣蓼草、蓼子草植物形态:?????? 一年生大草木,高可达一米。茎基带红色,粗大,有暗紫色细点。叶互生,带披针形,有多数明显的侧脉,正面中央往往有黑斑,反面有白色绵毛。花小,密集成下垂的淡红色或绿白色花穗。果小,扁圆形,黑褐色有光泽,9~10月开花。性能:???辛温。解毒。利尿,止痢,止痒。主治用法:??????? 1、痢疾、肠炎:50克,煎服也可配合凤尾草或马齿苋同用。???????? 2、蛇犬咬伤: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自制优质甜酒曲配方编辑本段 ①新鲜尖叶辣蓼草 150-200克。采摘辣蓼草时,选上部带白色的嫩茎叶,并以农历八月前后采摘为好。然后洗净晾干、切碎待用。 ②大米750克。将大米用温水泡 15-20分钟,至手指捏能成粉状即可,再滤干水。 ③选比较甜的陈甜酒曲两粒。制作编辑本段 将米倒人臼(农村舂米的工具)内,边舂边用粉筛过筛。舂至臼内只剩下半碗碎米时,再加入辣蓼草一起舂。待舂碎后,将筛出的米粉统统倒人臼内继续舂,直舂到辣蓼草与米粉混匀了,方可取出。用手将米粉紧紧捏成小丸子,严防松散。如捏不拢,可掺少量水再捏。每0.5千克大米可做小丸子100粒。 小丸子做完后,用筛子盛着。然后将两粒陈酒曲碾成粉末,撒在新做的小丸子上,敷盖一层,轻轻团动几下,盖上较厚的干净毛巾。经24小时发酵后,揭开毛巾,若每个小丸子(新酒曲)像枫树球一样,长长了一层淡白色茸毛,并闻着有香味,证明制作成功。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晾酒曲,开始2-3天内晒半天,阴半天,以后整天晒,一般一星期左右晒干。制好的酒曲用袋盛着,置于生石灰缸内,保持干燥。 (《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附注】同属植物辣蓼、水蓼、假长尾蓼和本品的全草,在不同地区均作辣蓼入药。 【药理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辛,温。编辑本段原形态 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红色小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乎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托鞘膜质,筒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厘米;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4~5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6枚;子房卵圆形,花柱2歧。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生境分布】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分布南北各地。 【功用主治】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性状】 性状鉴别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 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上表皮多列性非腺毛较多,长80-273靘;单细胞非腺毛较少,长约至1120靘,直径约7靘,基部常有一短细胞并生;腺毛较多,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4-15个细胞,直径27-36靘。②下表皮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腺毛偶见。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选方】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辣蓼草(水蓼) 特征及用途:一年生草木,高约半米,多分枝,节部膨大,茎红色或青绿色。叶互生,披针形,长5~7厘米,上面中肪两旁常有人字形黑纹,揉之辣味。花淡红色,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喜生于湿地、路旁、沟边。夏秋采集。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可防治肠炎、烂鳃病。 用使方法:50公斤鱼每天用干草0.5公斤(鲜草1.5公斤),切碎用水煎煮,拌入饲料投喂,每日一次,连喂3~6天为一疗程。50公斤鱼或每万尾鱼种,每日用0.5~1公斤干粉拌饲料或制成颗粒药丸投喂,每日一次,投喂3~6天为一疗程。蓼草 蓼草 【拼音】 Dīnɡ Xiānɡ Liǎo 【别名】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水冬瓜、水丁香、水苴仔、水黄麻、水杨柳、田蓼草、红麻草、银仙草、田痞草、水蓬砂、水油麻、山鼠瓜、水硼砂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 采收和储藏:秋季结果时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60cm。须根多数;幼苗平卧地上,或作倾卧状,后抽茎直立或下部斜升,多分枝,有纵棱,略红紫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