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教育实践 理科研究生公共理论课综合改革.ppt

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教育实践 理科研究生公共理论课综合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教育实践 理科研究生公共理论课综合改革

从科学-社会-人文的角度看 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 刘晓力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授 现代逻辑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 所长O) Liuxiaoli@263.net.cn 一、问题: 中国大学的尴尬 中国大学为何不是世界一流? “统一评价”怎能迈向一流? 大学不能自治何谈自主创新? 国家订购如何保证学术自由? 探索前沿还是争夺资源? 大学的使命为何转变? 行政干预学者怎样自律? 导师与博士生的责任何在? 二. 大学的理想和使命 “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英]M. 阿什比语)。 历史上的大学从创办之初至今,究竟是什么大学的理念在主导?大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大学存在的意义何在?大学的生命何在? 两千年前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最早的传承知识的体制,有关考试、学习、研究的制度构成中国大学的雏形——从太学到国子监多以经科算学为主,伦理政治教化为本。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山西大学、东南大学 、武昌大学;省属有东北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广东大学;私立有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柏拉图学院是西方最早的探索知识的学院雏形。 1158意大利波伦那大学创办,至今不到1000年历史。 12-15世纪欧洲的大学从基督教传统中发展成熟起来,今天意大利2/3的大学是1600年前建立的。 美国17世纪中叶建哈佛大学,历史不足400年。 研究型大学以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为据,时间更短。 大学入学率 大学入学率为15 %以上称大众教育;50 %以上称普及教育。 1993年数据显示,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81 %,当时中国仅为4 %,属精英教育阶段。 最初预计,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基本达到15 %,据2004年1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7%左右。 2007年8月新数字: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2%。 与其他国家比较 1998年,我国高校在校生643万,2001年,高校在校生达到1214万。 从1990年到2003年大学入学率从3.4%提高到17%。完成精英阶段到大众教育阶段过渡。这个过程大大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美国30年(11-41年),韩国14年( 66-80 年),日本23年(47-70年),巴西26年(70-96年),中国13年。如此快的速度,质量如何? 大学的理想 历史上传统的大学理想大致有四种类型: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人文兼顾。 英国人文主义大学理想 牛津大学12世纪末成立,剑桥大学随后。 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理想,强调培养有教养的人而不是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英国大学实施的是博雅教育而非专业训练,大学毕业生有绅士般的教养要比有高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 德国的科学主义大学理想 德语世界第一批大学布拉格大学(1348)、维也纳大学(1384)、海德堡大学(1385)。 德国大学1900年达到顶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以德国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理想,重视学生严格的科学训练,强调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统一的办学原则。实施的是专门人才教育而非通才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苏联,也间接影响了中国50-60年代的高等教育。 美国的实用主义大学理想 美建立的第一所大学是霍普金斯大学(1876),那时欧洲大学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耶鲁大学1861年授于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19世纪70年代起,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康奈尔等一批私立大学建立。 以美国为代表的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理想。美国现代的研究型大学是在德国和欧洲观念的基础上经历了两次革命形成的。 第一次革命:南北战争后19世纪末“莫里尔法案”建立赠地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是第一所公立大学、“军人权利法案”(大学革命)。 第二次革命:将一流大学变成国家科技领先的发电机(实用功利的革命)。 中国的大学理想—— 培养德业双修的人才 在大陆、台湾做了一生清华校长的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也”。 蔡元培的理想是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他在北大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蔡元培教导学生,“须抱定如下宗旨: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因此,“大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场所,犹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陶行知的理想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汇通古今、汇通中西、汇通文理 当年清华大学推崇美国教育,但仍然要求学生“汇通古今、汇通中西、汇通文理”,强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教育兴国理想 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主张“我之大学之目标,是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得到适当地位”。 与今天我们的“科教兴国”有同样抱负。 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