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说“木叶”》案.doc
9 说 “ 木 叶 ”学习目标 1、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2、学习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学习重点 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学习难点 学习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学习课时 一课时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二、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例如1.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例如2.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燕: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①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②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③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预习检测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B、涔(cén)阳 无妨(fǎnɡ) 陇首(lǒnɡ) 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 桅杆(wéi) 漂泊(pō) 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即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 性。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请默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第2-3自然段: 区别 和 两个词语,指出 更常见,其关键在 字。第4-6自然段: 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一是 二是 。第7自然段: 总结诗歌中一字之差而意境不同。二、合作探究自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1、古代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