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杂剧常识介绍
元杂剧常识介绍 甘肃省平凉一中 于小宁 2010年4月中旬 元杂剧的产生 元杂剧是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的北方、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艺术。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在发展中受到了下列影响: 1.唐代传奇和宋代话本:为杂剧准备了故事内容,提供了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形象; 2.说唱诸宫调:其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元杂剧的体制; 3.唐宋舞蹈:使杂剧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 4.傀儡戏、影戏:影响了杂剧的舞蹈动作和脸谱。 元杂剧剧本的结构 一本四折: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由四折组成,即一本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楔子:有时,四折之外,还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人物等,类似于现代剧本的序幕。也有的楔子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少数元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例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元杂剧是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歌唱部分一般是韵文,即唱词是诗歌形式;说白是散文形式,一般是口语化的。 元杂剧的表演形式 元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了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演唱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窦娥冤》是旦本戏,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末本戏。《西厢记》是旦本戏,但第四本也出现莺莺、张生、红娘的轮唱。 “白”又叫“宾白”,包括对白和独白。对白就是戏曲中人物互相对话,如《窦娥冤》中窦娥与监斩官的对话,《西厢记》中莺莺与红娘之间的对话。独白就是剧中人物的独自表述,如《窦娥冤》楔子里蔡婆婆的开场白,《西厢记》第一本楔子里老夫人的开场白。 “科范”又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做起风科”等。 元杂剧的音乐曲调 在音乐上,元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一折限于一调一韵,如《窦娥冤》第三折的十首曲子组成一个套曲,它们都属于【正宫】,都押“先天韵”。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元杂剧的宫、调 元杂剧有六宫、十一调。 六宫:1.正宫 2.中吕宫 3.道宫 4.南吕宫 5.仙侣宫 6.黄钟宫 十一调:1.大石调 2.双调 3.小石调 4.歇指调 5.商调 6.越调 7.般涉调 8.高平调 9.宫调 10.角调 11.商角调 元杂剧的角色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称末行,分正、副等;女角称旦行,分正、副净等;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分正净、副净等;杂行,包括孤、孛老、卜儿、徕儿、细酸等。正末和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 末:男角,包括正末(男主角)、小末(少男)、冲末(首次出场)、副末(男配角)等。旦:女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小旦(少女)、外旦(老妇)、贴旦(侍女)、搽旦(多扮演喜 剧和闹剧的女性)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地位低下的戏剧性人物。 杂:驾(皇帝)、孤(官员)、孛老(老头)、卜儿(老妇)、洁(老和尚)、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 丑:又称三花脸、小花脸,扮演诙谐滑稽的人物。 元杂剧的剧名 元杂剧的每本剧本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用以概括全剧的思想,提出本剧的剧名。例如《窦娥冤》的结尾:“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后一句是本剧的全名。《西厢记》第四本结尾:“小红娘成好事,老夫人问私情。短长亭斟别酒,草桥店梦莺莺。” * * * * 戏剧脸谱 生 旦 净 丑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