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最爱《重温最美古诗词》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最爱《重温最美古诗词》
3月21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32-138页,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杜甫在王昭君故居前写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的最后两句,如此描述这位奇女子的一生,写得多么玲珑,多么明艳,又有着多少凄寒。她远嫁匈奴,走向大漠,最后留下什么呢?一个美丽的传奇,一个凄凉的青冢。如果说斜阳只是一个人的心事,那它不会留下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斜阳照彻古今,见证江山更迭。刘长卿面对金陵城,想起惆怅南朝事,写下了“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一个王朝的兴衰,与斜阳的光芒、寒磬的声音、长江的流水勾连在一起。斜阳曾经探望过多少人,见证过多少事?刘禹锡在《乌衣巷》中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今天,那些野草闲花都融入了夕阳晚照中,春天里燕子飞来,它们落脚的地方,当年的华丽楼阁,如今却变成了寻常百姓人家。真正的惊心动魄不是风云突变的瞬间,而是再大的辉煌也终将归于平淡。残阳照彻人生,每个人在黄昏落照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也许残阳如血,永远映照在兴衰交跌的关隘之上,永远照彻人们的心事。
3月22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38-154页,至此“斜阳晚钟”已全部读完。黄昏多情,黄昏无奈,将黄昏刻画得最细腻的是南渡之后的李清照。由北入南,失去夫君,失去家国山河,这样一个走向暮年的女人,黄昏时刻,她的心事又能怎么书写?我们都记得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她的眼里,黄昏格外悠长,满眼的景致已经不堪,何况又听见了这样一种声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番景象,一个“愁”字能了吗?人心已怨黄昏长,偏偏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格外渲染了她的忧伤。有谁的黄昏能如此细腻?还有不少人写过斜阳的晚钟,倾听时间的流逝,倾听空间的永恒。斜阳里晚钟的回荡,会令人心中蓦然一惊。韦庄说:“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这首诗作于灞陵道中,灞桥折柳,南浦送别,都是古人的离别之地,离别时一碰就碎的心情,才特别不堪夕阳钟声。那个爱斜阳的韩偓,写下“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这十个字多么漂亮啊!夕阳晚钟,敲打在心里,能够敲断我们多少心事。韦庄在《春云》里面说:“王璨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王璨登楼,满眼春光,他吟唱的离别辞章,有多少心中的愁和恨,都藏在夕阳晚钟里。今天,钟声渐远,依稀之中,我们还能不能捕捉到?
3月23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55一171页,开启了“田园林泉”这一篇章的阅读。中国诗歌里的田园,是我们的生命从喧哗走向宁静的一次诗意回归。寻找田园,我们不禁想起了一个人——陶渊明。最喜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看云在天心的那份自在,看倦鸟还巢的那份温馨,抚摸着孤松,一个人流连忘返;“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欣欣向荣的草木,涓涓流淌的清泉,多么令人向往呀!陶渊明真正归来后,他的田园,放眼望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一种有人气的日子,就是这样的鸡犬相闻,你才会觉得这是人间。所以,真正的桃花源,它不在世外,只在人心肃静的一念之间。
3月24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71一192页,两天时间,读完了“田园林泉”中所有内容。陶渊明惬意的田园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让我们佩服。那么陶渊明归来后在干什么呢?“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读是中国人的一个理想状态。出门干活有土地,回家休闲可读书,既耕亦读的日子就是中国文人生活状态的归属。陶渊明的阅读大多有趣,但他读的都是些没有功利之用的东西。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我一个人念书,可以念到“俯仰终宇宙”,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那不乐复何如”,人不高兴还干吗去呢?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田园,但每方田园里面真正的气象却大相径庭。王维的晚年,白天上朝为官,晚上回到他的居所,焚香读经,放下红尘过往。出去做官没门路,在家赋闲不甘心的孟浩然,在求仕失意而归后,终于放下了他的挣扎。长歌皓月、剑啸长虹的李太白,一心忧国忧君的杜甫,二十岁起兵的抗金将领辛弃疾,他们都爱田园。田园,成了多少人内心的渴望。
虽然以前也读过田园诗,但却是第一次知道田园诗中的两个常用的意象:飞鸟和柴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