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害怕习作的病因点击与矫治
学生害怕习作的病因点击与矫治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特级教师 朱 瑛 学生害怕习作是个掉了牙的话题,无数语文人谈了无数次,但时至今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故在新课程实验已完一轮的今天,我还想把这个话题拾起来谈一谈。 一、缺乏生活积累──丰富生活体验 学生害怕习作,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之一是对生活缺乏体验与积累。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只是学生自己虽然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中,自己或生活的周围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当时对发生的事情也有过高兴、愤怒、伤心等情感的体验,却没有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感觉调细,没有养成表达的习惯,当时没能记下来,事过境迁,到用时就回忆不起来了。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生命仿佛特别脆弱,安全成了“高压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言行限制。在家中这不能碰,那不用动手;在学校不能玩“危险游戏”(如“跳马”),不准外出踏青,如此等等。学生的体验与积累自然又少了一些。当然,在习作课上,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学提起笔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体验与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有的同学眉头紧锁,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习作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秀才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军属做好事;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象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支农,帮农民插秧、割稻子,锻炼几天,出一身汗,滚一身泥,体验劳作之苦,凡此种种,不但能积累材料,还能学到和收集到来自群众的鲜活的口头语言。如此,习作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苦差事”就会变成“愉快事”。 二、缺乏语言积累──多读多诵多摘记 学生害怕习作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而导致其语言贫乏的主要原因乃应试教育。为了应试,语文教学成为语言文字的游戏。特级教师斯霞在谈到应试教育时深有感触:“如拼音、解释词语、扩句、缩句、把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加标点、多项选择等等,花样百出。有些练习题大题目套小题目,做起来很浪费时间和脑筋,学生的负担重就重在这个地方。”如此枯燥、繁琐、无效的劳动占去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倘若将这些宝贵的时间用来大量的阅读,用来积累语言文字,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岂不更好?鲁迅先生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的比喻充分说明了积累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语文人的共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素质教育体制尚未健全、完善的情况下,显得无所适从,仍以“统考”为指挥棒,致使部分教师仍致力于题海战术、文字游戏,习作教学仍致力于死记硬背各种类型的范文。不从本质上认识语言积累的重要,不从实际行动上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积淀,致使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刘勰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要引导学生 “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叶圣陶语);要向古今中外文章中的“语言作品”学习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都是这个理。多读多诵多摘记,不仅仅是为了积累词句,更重要的是从中潜移默化的习得一定的写作技巧。不仅要多读课文,因为那是一篇篇很好的范例;还要多读名家名篇,优秀诗文;背诵名言警句,俗语民谚,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和积累,只要我们把阅读与积累作为一种任务,日长天久,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当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习作时,它就会像喷泉似的,喷涌而出。 此外,我们还要教学生适当地掌握一些语法、修辞、逻辑等,语法解决的是句子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的是句子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的是句子好不好的问题。 三、缺乏构思之技──学点构思之法 相信语文人对《再寄小读者》并不陌生,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件真事:“今年夏天,我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活泼……回来后他俩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个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就像记帐似的……第二个孩子却写了千把字……把那些动物,如白熊、大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