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 李正明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福建厦门 361005)(本文已发表于《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1期)摘要: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寄托了他个人的词学思想,因此通过这一选本可以具体而微地考察他的词学思想。《宋词三百首》体现出了朱孝臧重视格律、推崇吴文英词、兼取东坡词“以疏济密”等主要词学思想。关键词:《宋词三百首》、朱孝臧、词学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志码:A 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是20世纪以来最优秀、最流行的宋词选本,风行80余年而不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络版馆藏书目检索,仅1991年至2004年海内外出版的各类评笺、注评本就多达221种,其流行情况即可见一斑。朱孝臧谈论词学的言论极为少见(仅有龙榆生辑录的《彊村老人评词三则》),因此想把握他的词学思想极为困难,但通过他的这一宋词选本却可以具体而微地考察他的词学思想。“晚清词人,颇喜选录,以寄其论词宗尚。各矜手眼,比类观之,亦可见当时词坛趋向。”[1]朱孝臧的这词学一选本也寄予他个人的词学思想。 一、重视格律、推崇格律派 据不完全统计:吴文英25首,位居榜首,其次是周邦彦22首,然后姜夔17首,晏几道15首,柳永13首,辛弃疾12首,贺铸11首,晏殊、苏轼各10首。[2]美成、梦窗、白石三人之作共64首,几乎为苏、辛词作的3倍。若再将格律派其他词人的词作都算进去,那么格律派的词作共有90首之多,几乎占全书词作的1/3(全书共283首词)。从以上统计数据即可看出编选者朱孝臧对格律派的重视。朱孝臧重视格律派源于他对词格律的重视。而朱孝臧重视格律除了因为自身精通格律外,还受到清代词坛的主流词学思想、王鹏运等人的深刻影响。朱祖谋精于词律。沈曾植说:“彊村精识分铢,本万氏而益加博究上去阴阳,矢口平亭,不假检本,同人惮焉,谓之‘律博士’。”[3]光绪二十五年(1899),朱祖谋与王鹏运合校《梦窗四稿》时提出了“校词五例”:即“正误” (改正讹字)、—————————————作者简介:李正明,笔名文创公,河南信阳人,当代作家、学者。2007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获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的创作与研究。 文创公此名针对“文抄公”而起,旨在坚决反对抄袭、强调文章的原创性。自幼研习中国古代诗文,至今不辍,颇有心得,有“文章圣手”之称。其诗文作品如花一样灿烂、如水一样灵动、如风一样轻快,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大学报》、《东南早报》、《泉州晚报》、《船山学刊》等众多报刊、网站,深受著名作家、学者傅小松、钱建状等人的推崇。尤其是其古典诗歌独具匠心、别树一帜,大有“诚斋体”风味,清新可爱,令人耳目一新。校异”(校列异文)、“补脱”(校补缺字)、“存疑”(正误难定则存疑)、“删复”(一词两见,误收他人之作,皆据删之)。光绪三十四年(1908),朱氏再校《梦窗词》特意把“勘定句律”补充到“校词五例”中。“勘定句律”虽不自朱祖谋始,此前戈载、杜文澜、王鹏运等人在这方面都做过很多工作,但是把“勘定句律”作为一个“校例”,在理论上明确下来,使之与“校词五例”并列,成为“校词六例”,则是他对于词籍校勘之学的一个创造性的贡献。“勘定句律”也是朱氏校勘词籍的一大特色,当时几乎无人能及。“校词律”是他的强项,他早年校《梦窗词》和《东坡乐府》都有这个特点,在《彊村丛书》里这个特点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朱祖谋不仅在校勘词籍时重视格律,而且在创作词作时也严守格律。蔡嵩云《柯亭词论》云:“今日填词,不讲律则已,讲律则惟有遵守宋贤轨范,亦步亦趋矣。入可代平,去不代上,本宋贤成说,不妨按调之情形采用。王半塘、郑叔问、况蕙风、朱彊村为清末四大词家,守律之严,王、郑似不如朱、况。而朱、况之严于守律,前期之作,似不如其后期。总之宋词之音谱拍眼既亡,即守四声,亦不能入歌。守律派之守四声,无非求其近于宋贤叶律之作耳。”[4]“四声调叶词,今虽以音谱失传而不可歌,然较之仅分平仄者,读时尚觉铿锵可听。故词家之守律者,必辨四声分上去,以为不如是,不合乎宋贤轨范。浅学者流,每谓守四声如受桎梏,不能畅所欲言,认为汩没性灵。其实能手为之,依然行所无事,并无牵强不自然之病。观清末况惠风、朱彊村诸家守四声之词,足証此语不诬。”[4]朱彊村作词时虽然严守格律,但并没有影响到词意的表达,他已经达到了“不烦绳削而自合”的至高境界。张尔田曾评价朱祖谋晚年所作词似杜甫夔州以后之诗,主要着眼于二人晚年诗歌内容的深厚和格律的谨严,可谓的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