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经济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小抄版-呕心沥血整理.docVIP

电大-经济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小抄版-呕心沥血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法学重点1、经济法的概念与本质  经济法是产生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新兴法律部门,是综合运用国家权力或宏观调控手段以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良性发展的法律规范系统。(一)经济法是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法  经济法与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职能作用相关联,它是国家积极调节社会经济的产物。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一般可归纳为三种情形:(1)维护社会经济自力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2)保障市场经济运行能有一个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3)国家(政府)出于特定目标或特殊国情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应当注意,在社会经济的市场运行与国家干预之间,需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二)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规范系统  国家干预经济需要制度化,这个过程通常表现为:经济目标—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经济法律。(三)经济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法。基本价值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良性发展。(四)经济法是新兴法、现代法,不同于民(商)法、行政法等传统法律部门。2、济法的特征:经济性、变动性、社会性、综合性。3、经济法的地位: 一、关于经济法的独立地位  (一)从法律部门理论来认识  (二)从公、私法理论来认识  (三)关于经济法独立地位的评述与认识经济法具有独立性的几点理由:(1)经济法的机能目的;(2)经济法的对象;(3)经济法的主题;(4)经济法的立法数量;(5)立法机关的态度。 二、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法与相关法部门的关系  (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三)经济法与其他新兴法(如劳动法、环境资源法等)的关系4、经济法体系是由经济法各子部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基本构成:主要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部分组成。  (一)市场规制法的具体构成  主要由市场准入法、市场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要素市场管理法等部分构成。  (二)宏观调控法的具体构成 (1)关于各类宏观调控手段的法律制度,包括发展规划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等;  (2)对宏观调控起保障和检测的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等;  (3)产业政策法,包括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产业技术法、区域协调法等;  (4)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的法律制度,包括国有资产法、自然资源管理法等。 (三)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的关系: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经济法体系中处于并重地位。5、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公认的商业道德,所从事的有损于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应予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行为。(一)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为市场交易或市场竞争所为的行为,具有商业竞争性或商业目的性(二)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行为,具有反商业道德性(三)不正当竞争是有损竞争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四)不正当竞争是应予追究经营者法律责任的行为,具有应受责罚性 具体界定: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界定存在不足,从今后看,应当对现行立法和现实中出现的若干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类型化处理,科学合理地界定。基本归纳如下:(1)商业混淆行为;(2)商业误导行为;(3)商业诋毁行为;(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5)商业贿赂行为;(6)商业利诱行为;(7)不当利用他人成果的行为(搭便车行为),包括淡化、模仿等;(8)其他行为。6、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商业混淆行为  (一)商业混淆行为的概念  商业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对他人(特有)的商业标志进行不正当的相同或类似使用,致使与他人的商品(包括服务)或营业活动产生混淆,而由此获得市场交易机会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二)商业混淆行为的表现形式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3、假冒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二、商业误导行为  (一)概念  商业误导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服务)的质量、价格、性能、用途、数量、制造方法等进行引人误解的陈述或表示。  误导的事实认定主要在于陈述、宣传的内容引人误解,通常以一般消费者一般的消费知识和交易常识为标准加以认定。  (二)表现形式1、虚假质量标示行为,包括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和其他关于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虚假广告行为;  3、广告外的虚假宣传行为;  4、价格欺诈行为;  5、带有欺骗、误导性的有奖销售行为。三、商业诋毁行为  (一)概念商业诋毁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和散布虚伪或引人误解的事实,损害他人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