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秋同志先进迹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建秋同志先进迹材料

PAGE 7 -刘建秋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用生命连线——在汶川大地震中以身殉职的刘建秋同志先进事迹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地震。一场巨大灾难突然降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一处的抗震抢险工程队队长刘建秋,在抢修阿坝至汶川通信光缆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不幸被飞石击中,英勇献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中国通信员工无私无畏抗震救灾的英雄颂歌。 当飞石落下的一刹那……5.12大地震过后,5月13日上午9时,正在四川阿坝州进行“村通工程”施工的刘建秋接到上级命令,其所率36人的工程队,立即就地转为抗震抢险突击队。刘建秋二话没说,马上组织全队进入临战状态,安排落实突击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5月14日下午6点,阿坝州移动通信抢险指挥部命刘建秋一行率抢险突击队迅即抢通马尔康经理县至汶川的通信光缆,尽快恢复该路段已中断两天的汶川、理县及107个乡镇的通信。接受任务后,刘建秋率突击队36名队员立即出发奔赴汶川。至15号晨6时,刘建秋和他的队友们冒着余震的危险,连夜抢通了马尔康至理县90余公里的通信光缆线路。天刚放亮,奋战一夜的抢险队伍终于到达理县。刘建秋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准备吃饭,便听说凌晨他们抢通的光缆又被余震破坏,上级要求立即恢复。考虑到刘建秋所率突击队已经累了一个通宵,指挥部打算另外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刘建秋闻讯后立即找到抢险现场负责的公司项目经理张勇,主动要求再上一线:“情况我熟,让我去!”望着一身灰土,满脸倦容的刘建秋,张勇不忍地说:“有问题没有?你还是休息一下吧。”刘建秋神色坚定地说:“没问题。”就这样,一口饭没顾上吃,刘建秋又随抢险队伍上了一线。凌晨2点半,经过连夜抢修,光缆通信得以恢复,又累又饿的刘建秋才和队友们一同返回理县。5月16日晨,天刚麻麻亮,只迷糊了一会儿的刘建秋带领着抢险突击队又赶赴一线抗震救灾。他们所负责抢修的光缆位于古儿沟至理县县城之间的高家庄路段,地势险峻,两山夹一江,江两岸峭壁陡立,光缆路由一侧山崖,高近150米处大片岩壁裸露,地震后疏松的岩石不时从石壁上飞流而下,扬起阵阵尘土,轰鸣着落入江中,激起高高的水柱,景象惊险,摄人心魄。刘建秋与抢险队的二十余名工友,置险情于不顾,奋力抢险,此时此刻,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修复中断的光缆,打通到汶川的通信线路。下午1点25分,理县突然发生5.9级强烈的余震,引发高家庄段山体大面积滑坡。一时间地动山摇,山石飞落,尘烟滚滚,遮天蔽日,在地震袭来的那一刹那,眼见离自己不远处的工友李维祥被飞石砸伤,刘建秋立即抬头朝正在布放光缆的20余名工友拼命大喊:“大家快往安全的地方跑……”话音刚落,一块飞石击中了他右臂,顿时血流如注,断骨嶙峋, 穿透肌肤刺破衣裳,刘建秋一头栽倒在地。“刘建秋遭了!”人们发现刘建秋和李维祥被飞石击中,立即招呼着,冒着如矢般飞落的石雨,把刘建秋和李维祥抬离了危险地段。此时,恰巧路过此地的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立即对刘建秋进行了手术抢救,并迅即将刘建秋、李维祥送往理县救治。然而,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经抢救无效,5月17日晨9时,刘建秋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时年仅36岁。 “我没有白养他一场” “建秋回来了。”5月19日凌晨,刘建秋的遗体被送回家乡双流县东升镇双桂村。得知这一消息后,双桂村一千多父老乡亲,扶老携幼,手拉一白底黑字横幅:“沉痛迎接抗震救灾英雄刘建秋魂归故里”,自发地涌向村外的路口,饱含热泪,呼唤着建秋的乳名,用乡下人最崇高的礼遇,把刘建秋的遗体迎回了这生养了他36载的故乡。“我没有白养他一场。”面对前来看望、守灵的乡亲们和建秋生前单位的领导与同事,刘建秋61岁的老父亲,老泪纵横,数度哽咽。“不是我一个人的娃儿走了,还有这么多人都走了,我心痛啊……”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再也说不下去了。3月底,在外施工的刘建秋抽空回了趟家,临行前,饭桌上,父亲破天荒地和儿子碰了杯酒,老子和儿子秉性相近都不善言辞,老子举起杯只说了一句话:“今年子闹雪灾,你娃干得好,当了先进,给屋头争了光,我们两爷子喝杯酒。”儿子没吭声,一仰脖儿,酒下肚,没想到这一杯酒竟成了父子间的诀别。刘建秋是个孝顺娃,心灵手巧,乐于助人,乡亲里人缘极好。只要在家,对乡亲们是有求必应,从不计较。他家离机场近,单位上出差的同事来回都喜欢到他家歇歇脚、借宿,无论是谁,无论亲疏,他都热情款待,视同亲人。5月13日,在马尔康,刘建秋担心地震后地处灾区家人的安危,给爱人打了最后一个电话,他和妻子开玩笑:“屋头电话没人接,我还以为你遭埋了呢。”妻子嘱咐他“小心一点。”“我晓得。”他只回了三个字。 爸爸的乖女儿玲玲,7月30号才满13岁。爸爸爱得很,只是话不多。玲玲回想起,爸爸对她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