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VIP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7.(2017·新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两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指出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2)上述各项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两则材料可知,它们都是围绕“如何治国”这一主题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第二小问实际考查各派别的阶级属性。第(2)问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派的主张,看哪一主张更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 (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核心主张:材料一主张 无为,材料二主张严刑峻法;原因:各个派别代表的阶级立场 不同。 (2)材料二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一、学思之窗(教材P6)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提示 三者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二、本课测评(教材P7)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示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破坏。(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 三、学习延伸(教材P7) 请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理解。 提示 (1)前两句是孔子的言论,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孔子来说“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2)是孟子的言论,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3)是荀子的言论,表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 *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知能演练 学业达标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瓦解、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兴起等内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分析诸子百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分析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3.运用列表法,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主张, 理解儒家思想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民本思想。 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2)阶级基础:________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统治者 的重用。 (3)文化基础:________出现,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含义 (1)“百家”:是指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旨的思想流派。 (2)“争鸣”:是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__________。 士 私人讲学 吸收、融合 3.学派和代表人物 流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代表人物 ________ (春秋) 庄子(战国) 孔子(春秋) 孟子、________ (战国) 墨子 (战国) 商鞅_______ (战国) 4.影响: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老子 荀子 韩非子 传统文化体系 思想解放 知识点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学创立:孔子 (1)思想核心:“________”,即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 (2)政治主张 ①统治者要___________,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主张“__________”,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 (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仁 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 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 人物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伦理观 孟子 实行“仁政” “________ ,社稷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