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选.docx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选

报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选   “破 窗 理 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摘自XX年1月1日《经济参考报》作者耕夫    “少”的哲学   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不失其意义。姑且不论中国民间“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就是人们一般不可须臾离开的裹腹之物———食物,也并非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食物如果过多,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   最近,美英一个专家小组经过考察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对肝癌的化疗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剂量大,比美英一般用药量多一半。结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仅比国外高,而且即使能达到有效治疗,患者的存活期也不过一两年或二三年,相比之下,国外的肝癌病人的治愈率不仅高于中国的肝癌病人,而且一般存活年限也比中国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   为什么会有这样迥然相异的结果呢其中的原理很简单。肝癌本来就极大地损害了肝脏的功能,如果这时再对病人大剂量用药和用多种药,肝脏的负担更重。所以许多肝癌病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药物中毒。尽管医生的用药是用心良苦,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少,但是有效,不仅是用药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生活早就阐明的一个简单道理。简单而实用比繁琐哲学好得多。摘自XX年2月20日《光明日报》作者张田勘    “我心有主”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贪赃枉法,或晚节不保,最后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生,代价极为惨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摘自XX年4月1日《浙江日报》 作者 沈盈舟   “字字皆辛苦”   一天,我教小孙子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想不到他说:“一点都不辛苦,还没有我读书辛苦呢。你没看电视上说,现在都用什么现代化机械耕种土地了,几个人都能管一个大农场,人也不出汗了,不滴禾下土了,机器也不会出汗,还能收好多好多粮食。”他又说:“我们到乡下姥姥那里去,好多人在那里坐着玩,打扑克下棋说话。听姥姥说,还有好多人都不种田了,出去打什么工了。”他还说,他六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做作业到十点多钟,而在乡下时,姥姥早上八点还没起床,晚上八点就睡觉了,哪有他读书辛苦,一个字要练习十多遍,手都写痛了,那才是“字字皆辛苦”呢。   小孙子的话给我很大启发。是的,时代变了,有些观念也应该变。过去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现在不一定是真理了,或者说不那么真理了。摘自1月12日《文汇报》作者李庚道    爱下棋的国王   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为天下独一无二的象棋高手。   一日,国王微服私访。他来到京城一家酒店,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把青年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坐下来和小姑娘对弈,不多一会就损兵折将,成了小姑娘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结果是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   小姑娘笑着说:“我的父亲才是高手呢。他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只是他输给了国王。”国王说:“为什么会输给国王呢”小姑娘哈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