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流浪者之歌》中创意元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舞剧《流浪者之歌》中创意元素

舞剧《流浪者之歌》中创意元素   【内容摘要】创意,作为艺术创作的具体呈现方式,决定着艺术作品的鲜活程度,体现着创作者的特别之处。文章通过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中“黄金之舞”“灵魂静立”与“多元文化混搭”等创意元素,认识到创意的养成,离不开创作者积极突破内心的探索,更离不开其艺术创作生活的土壤和时间的积淀。   【关键词】创意 创意元素 生活   《流浪者之歌》是我国台湾现代舞编舞大师林怀民最重要的舞剧之一。这部1994年的作品首演至今已有20年,走遍世界各地18个国家50多个城市,演出超过了160场。林怀民表示,这是他最珍爱的作品之一,他甚至说过:“如果只能留下一部作品的话,我希望是《流浪者之歌》。”   为何这部舞剧能在20年的时间内常演不衰,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极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舞蹈作品所传递出的宗教、人性、哲学等精神内涵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共鸣;二是作品极高的艺术魅力、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极具开创性的舞蹈创意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在长达90分钟的舞台呈现中,舞剧《流浪者之歌》时刻都能让人感觉到其独特与奇妙,整个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创意元素,而这些元素的出现又是那么的自然、和谐,与作品的内容诠释、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一、创意元素一:家乡的稻谷成就“黄金之舞”的美誉   舞美是舞台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烘托舞蹈情境、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舞美的设计上,很多舞剧往往会花费巨资制作大型的实景道具以及华丽的布景,而《流浪者之歌》则别具匠心,仅仅使用 “黄金稻谷”作为全部的舞美。   金灿灿的稻谷蜿蜒成河流铺在舞台上,在90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其有时安静流淌,有时乘风飞舞,有时细软如纱,有时狂奔如剑;而舞者则在稻谷中匍匐、奔跑、跳跃;在稻谷中思考、沉静、涅?……哗的一声!数百斤稻米以千军万马之势怒吼奔腾而下,舞者被淹没在米雨中,而舞剧的气势,也在这“稻谷雨”瀑布中扑面而来。   3500斤黄金稻谷贯穿于作品始终,时而是雨水,时而是山川,时而是河流,时而又是瀑布,其不断在幻化中凸显出作品要表达的梦幻诗意。然而这一创造性的设计,却是得益于林怀民儿时的生活经历。儿时的林怀民最喜欢和玩伴一起在成片的稻田中玩耍嬉戏,而抛洒稻米成为他们最欢乐的回忆。成为舞蹈编导后,他就想要用稻米来做舞美,但是一直没有想好内容,直到《流浪者之歌》的应运而生,于是就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黄金之舞”。   二、创意元素二:“舞者90分钟的站立,25分钟的画圆”浓缩成舞剧的灵魂   如果说,舞美“黄金稻谷”的运用为整部舞剧勾勒出一个极唯美和极空灵的世界的话,那么舞剧中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思想内涵又是如何展现的呢?笔者认为,以下两个场面一定能回答。   场面一:舞剧开始,一位僧人双手合十静静地矗立于舞台一侧,一束细细的黄金米粒从头顶洗礼而下,随着时间的流逝,米粒在僧人脚下渐渐堆积,越来越多,形成米堆。任凭舞台上其他演员的各种舞动,他始终保持静默,直至90分钟后整台作品的结束;场面二:舞剧最后,高潮式的谷雨瀑布倾泻而下,一名持耙男子弯着背,在铺满稻粒的舞台上犁出一个个的同心圆,由内而外越来越大,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一直足足有25分钟……   这两个场景的出现给人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不仅要为演员极强的身体控制力与舞台表演能力喝彩,更叹服于编创者的独特视角和大胆尝试。对于为何采用这两种方式分别作为舞蹈的开始和结束,原因可能就在于作者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作品灵魂的把握。安详、静谧是作者给整个舞作奠定的情感基调,在安静中把观众带入,又在安静中谢幕,观众经历的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从静当中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繁衍生息。而作者对静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是源于他的印度之行。当他看到恒河边的生老病死,看到大觉寺外聚集上百的乞丐与残障和麻风病人时,他困惑了,如何面对这一切?最后他去问佛祖,在佛祖得道的那棵菩提树下静坐,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那么安静,他忽然意识到人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一个人拥有的永远只有当下。那一刻,一切都变得特别安宁美好,于是他把这份安静带回了台湾,和云门舞者打坐的安静结合起来,就有了这个作品。   三、创意元素三:印度故事、我国台湾稻谷以及格鲁吉亚民歌的混搭俨然天成   “如是我闻。不旅行的人绝无快乐,罗希塔!活在人的社会,最善良的好人也会变成罪人。那么,流浪去吧……”《婆罗门书》中的这段话成就了德国作家赫曼?赫塞的小说《流浪者之歌》,而赫曼?赫塞的小说则成为林怀民创作舞剧的蓝本;我国台湾南部嘉南平原的稻谷包含着林怀民儿时所有快乐的记忆,最终成为他独具匠心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选择格鲁吉亚的民歌作为舞蹈的音乐,同样是来自友人的馈送和千里流浪的邂逅。印度故事、我国台湾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