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pptVIP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艺美术史 The history of Arts and crafts 主讲:XXX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历史回顾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经过不断地兼并,到公元前476年,只剩下十余个。其中较有实力的是秦、魏、赵、韩、齐、楚、燕七国,此后,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时期,称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延续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时结束。 漆器工艺 漆器的特点:轻便、坚固、耐酸、耐热、防腐、造型方便、装饰美观 战国漆器工艺:雕木为胎、卷木、夹纻成型技术 卷木:就是薄木板卷粘成筒形器。这种成型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雕木成型的困难,从而提高制作容器的生产效率。 夹纻:是用麻布和漆灰在一定形状内胎上涂粘成型,成型后掏去内胎。 战国漆器工艺 战国漆器的装饰纹样: 战国漆器的装饰方法: 描金: 金银扣: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市委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期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彩绘漆内棺》,为战国早期文物,棺为木胎,内壁髹朱漆,色泽明亮。棺身遍布图案,图形完整壮观,对研究古代漆工艺和棺椁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名称:战国彩绘鸳鸯漆盒 类别:漆器 年代:战国早期 尺寸:高16.3厘米,长20.4厘米 属性:随葬品 收藏:湖北博物馆藏 出土时间及地址: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鉴赏:该件彩绘鸳鸯漆盒,作鸳鸯形,呈卧伏状。颈下一圆柱形榫头,插入器身,可转动。身躯雕孔,背上有一长方孔,置盖,盖面有浮雕夔龙。通体施黑漆地,在以朱绘鳞纹,间以黄漆圆点。腹部左右侧皆绘图像。 中文名称: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出土地点:湖北荆门包山 所属年代:战国晚期 形 状:圆盒形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战国晚期。奁为圆盒形,直壁、平底,夹纻胎。整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漆之后又以红黄、蓝等色漆彩绘。盖顶绘两组凤鸟纹图案。盖壁绘一幅出行图。整幅画面由二十六个人物、两辆骖乘、两辆骈车、九只大雁、两只狗、一只猪和五棵大树构成。腹壁绘几何形云纹图案。腹底外围绘一组以连续“Y”形为主,内填云纹的图案。各组彩绘交相辉映,使漆奁显得既光彩夺目,又曲雅庄重。尤为难得的是盖壁上的出行图,构图紧密,布局合理,画法生动,堪称战国漆画中的瑰宝。 汉代漆器工艺 在生产规模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既战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出土地点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装饰技法仍然以木雕彩绘为主,并新创了堆漆工艺。 堆漆:是用漆枪挤出漆液,形成凸起的线饰花纹,再填以彩漆描绘而成。 彩繪變形鳥紋雙耳長盒蓋 通長26.5,高6.2cm 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西漢 1978年雲夢睡虎地47號墓出土 木胎,挖製輔以雕製。兩端短把雕出豬頭形象的輪廓,器內髹紅漆,器表髹黑漆,並用紅、褐漆彩繪花紋:兩短把與蓋麵加飾豬頭部的眼、眉、鼻等,蓋麵中部繪變形鳥紋、鳥頭紋、圓卷紋,兩長邊繪波折紋、點紋、圓卷紋。 染织工艺 商周时期,中国的纺织工艺已经高度发达。在汉代时期,织绣的品种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织绣史上属于第一个兴盛时期,而且确立了中国丝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代丝织的种类: 战国丝织的种类: 汉代丝织品的纹样: 辫绣:苗语称“贺刀”。 其法为:先把剪 纸花贴在缎子上,再以八根、九根或十 三根彩色丝线编成宽窄不同的小辫条(每根辫条多数只用一种颜色),然后将这些小辫条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地平铺在纸花上,另用一根同色丝线把它钉紧,即成编绣。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71.8、宽52.1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高贵华丽的衣料。三色锦。经线有深黄、深红、棕三色,纬线为棕色。其纹样是由纬向排列的上下七组不同的小图案组成,横贯全幅。每组小图案分别以波折纹相隔,波折纹内填以龙纹和几何纹。小图案以对称的舞人动物纹为主题,舞姿翩翩的人物、长尾曳地的峨冠凤鸟,以及姿态各异的龙纹、麒麟,加之深红、深黄、棕三种温暖的色调,显得意趣盎然,构成一幅欢快明朗的画面,反映出楚人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明显有别于中原严肃、庄重的艺术情调。其中长袖飘拂的舞人纹样,表现的或许是楚地的巫舞活动,巫师通过歌舞与鬼神沟通,而龙凤为通天灵物。这种锦主要用作面料和一些衣物的边缘部,是迄今见到的战国时期图案最复杂、花纹单位最大的一种锦,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练的技艺才能织成,无论织造技术还是色彩图案,都堪称战国时期织锦的典范。 巫师与祥禽瑞兽共舞——舞人动物纹锦 龙凤纹绦 战国 经线和地纬为深棕色,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