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06广电 万幸0641045023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看《Wild China》的文明预警和中国责任内容摘要:工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但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自然造成深刻危机。人类文明必然从理性型的工业文明向“和谐型”的生态文明过渡,在这个过渡中的中国责任。关键词:人类文明阶段 去人类中心主义 工业文明下的沙与海 生态文明 中国责任 《美丽中国》(Wild China)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是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该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将成为中英两国联合电视制作的一个里程碑。该片是一部“去政治化”的纪录片,“wild”指的是“原始的、自然的、古朴的”中国。短短几个小时,几乎介绍了整个中国的珍惜动物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该片是一部呈现并令人思考的纪录片,它以整个中国的自然文化为主体,思索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环保问题。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人类文明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文明,那是人类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持恐惧、敬畏的态度,人类匍匐在自然的脚下。第二个阶段是农业文明,那是人类的古代文明。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依附、顺从,人类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第三个阶段是工业文明,这是指导工业革命以来的近现代社会。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改造、支配、征服、利用,崇尚人与自然分裂对立的科技文化——理性的工业文化。工业文明的征服论自然观肯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支配地位,张扬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但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破换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自然造成深刻危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断言,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工业技术高度发达并被滥用,它主要用于生产娱乐品和军事目的等“非生产性”的用途;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新形势;国家干预经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精神生活却极度空虚。所以,发达工业文明是单向度文明。《美丽中国》的《长城以外》《潮汐巨变》系列,向观众展示了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也预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四种形态——和谐型的生态文明的到来。人对自然的态度既不是盲目崇拜、消极顺从,也不是肆意征服、无限利用,而是尊重、爱护、协作、共生。和谐发展是文明发展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未来文明发展方向。一、以“自然和动物”为拍摄主体,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在工业文明或科技文明时代,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是以机械的征服论自然观为出发点,以科技理性主义为特征,以满足人类需要的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ⅰ而这部作品以“自然和动物”为拍摄主体,从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出发,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是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长城以外》:沿着长城的走势为叙事线索,从中国东北往西,直到万里长城最后的关哨 “嘉峪关”和西北的塞外风情。镜头对准了各区域的野生动物,如鲟鱼、东北虎数量 的减少,吐鲁番的红尼沙鼠、准噶尔盆地的仓鼠、野马;展现了人与动物古老的合作关系,如鄂温克族妇女对驯鹿的照顾;介绍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曾经的“绿洲”的消失;以及古老民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潮汐巨变》:以候鸟迁徙的路径为叙事线索,从山东半岛开始南下,展现了渤海湾、黄海湾、上海、福建、香港和海南等地的人与动物、环境,强调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对动物的保护。如在山东半岛的锦屏山,拍摄者从“冬季天使”以天鹅为主体,拍摄了天鹅的视角下人类对自然的开采、海水捕鱼和村里用剩菜喂食天鹅的小孩们。作品从叙事和主体开始,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老子哲学中“天道自然”“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是对人类长期信奉的、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天人对立”的价值观念的反思。二、工业文明下的“沙”与“海” 1、西北内陆的昨天、今天、明天 1)“古丝绸之路”的艰辛 酷热的太阳炙烤着一毛不拔的荒地、一座座风蚀的沙丘,这就是西北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写照,沙漠名的意思为“进得去,出不来”。古代商人沿此西行,从嘉峪关穿越沙漠,把丝绸运到中亚之后的市场,这条西行的道路即是传说中的“丝绸之路”。然而这些沙漠中的旅者的艰辛异常。首先,面临全世界最高的沙丘——一座座超过五百公尺的沙丘堆、风蚀而形成的“白龙堆”;风沙的“嗡嗡”的唱歌声给沙漠中的旅者“脚本声”的幻觉,让其迷途;而最艰难的则是水源的缺乏,这个完全被沙丘覆盖的、等同于德国面积的区域是世界上离大海最远的流沙沙漠,旅者们只能依靠唯一能在沙漠中生存的骆驼艰难的行进。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