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中华礼仪.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中的中华礼仪【摘要】以汉字为媒介,溯本寻源,分析汉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所负载的信息,从表坐姿、座位、称呼、动作的词语以及数量词的角度,管窥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关键字】汉字 礼仪【作者简介】曹春华,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26301),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语文骨干教师。(手机朱自清先生曾说“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得从文字学入手”,朱老的话启发着我们古文化的研究方法。史学家陈寅恪又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陈老的话则告知我们,每一个汉字的内涵都是极其丰富的。我们若以汉字为媒介,溯本寻源,去了解或研究先民的生产、思想、礼仪等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应是很有趣和有意义的一项工作。本文即尝试从汉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所负载的信息的角度,管窥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从坐姿看谦恭西晋的时候,椅子才随着胡人传入中原,那时称椅子为“胡床”, 许慎《说文解字》称,“床,安身之几坐也”。《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一语用的就是此义。唐朝时期,椅、凳的使用才逐渐普遍。之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现在北方有些地方来了客人请客人上炕,应该就是这种习俗的孑遗。古人虽席地而坐,却很有讲究。坐,,早期最体面的一种坐姿。以两膝着地,小腿平置于地,两股贴于两脚根上,类似于今日的跪,但跪是两股不贴两脚。跪,与坐不同,往往有急事或表示谢罪,直身,两股也离开了脚跟。所以前人指出跪与坐二者的区别是“跪危而坐安”。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跪”又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如《论语》“‘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这里的“舍瑟而作”就是指曾皙放下瑟,从席地而坐到耸身直起腰来,与跪着相同,表示尊敬。长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如《鸿门宴》中写樊哙进帐,“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又如《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箕踞,,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称,“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就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如《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刺秦王不中,身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 《高祖本纪》中郦食其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对女子而言,箕踞更是一种失礼的坐姿。西汉人韩婴所撰的《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那么,女性如何坐才不算失礼?从“女”字起源上便可知道。“女”是一个象形字,,就是坐姿:两膝着地,臀部落在两脚上,双手相交下垂于前。“双手垂坐”符合礼仪,且与“女”字类似,这是当时女性最优雅的坐姿。从座位看尊卑 在“坐”的礼仪中,座的位次同样非常重要。它是尊卑长幼之别的体现。场所不同,所会聚的人不同,座次尊卑也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通过方向体现出来的。东南西北,古代贵族的房屋是堂室结构的,堂与室只是一墙之隔,前(南)为堂,后为室。堂多是举行庆典、祭祀、盛宴的地方;室是居住的地方。室与堂中座次有所不同。室内座次以居西面向东之位为尊,其次是居北面向南,再次是居南面向北,最后是居东面向西。《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即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宴设于项羽军帐内,刘邦为宾,理应尊重宾客,事实却非如此。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的性格。在堂中是以南向为最尊。所以皇帝是“南面称孤”,众官是“面北称臣”。左右,左右尊卑,不能一概而论。史家考证,夏商周三代,以左为尊;春秋、战国时期以右为尊;汉代尊右;唐宋尊左;元朝尊右;明朝先尊右而后尊左;清朝尊左。“闾左”“ 左迁”“豪右”“无出其右”等即是不同时期的尊卑用词。比较统一的是车骑一般以左为尊 ,“虚左以待”,本义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以表示对人的尊敬。现在“左”以泛指席位左边的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左边的位置了。 左右一词在服饰上也有体现。上古时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左衽一般为死者所着;而北方诸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在华夏文化中,人们认为生者衣襟左衽是对华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背离,或用“左衽”表示落后、野蛮的异族;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基础上,“左衽”更被视为家园遭入侵、占领,甚至国家被异族灭亡、华夏文明沦落的标志。成语“披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