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笔下孤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者笔下孤独

孤独者笔下孤独   一   《十一种孤独》([美]理查德?耶茨著,陈新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月版)这样的书名,对于深谙孤独滋味的现代人,是颇有吸引力的。书的作者为美国小说家理查德?耶茨,据本书译者在译后记中介绍,在2007年前,国内还未出版过任何耶茨的作品,因此她才起意翻译此书。其间经历种种波折,译稿于2009年完成,最终于2010年出版,也算好事多磨。   据说这位风格鲜明的小说家,在美国也曾被读者逐渐淡忘,直到其小说《革命之路》2008年被改编成电影,公映后颇受好评,才使他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多年前出演《泰坦尼克号》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再度合作,把弥漫在看似平静的中产阶级生活中的孤独和绝望刻画得丝丝入扣,与《泰坦尼克号》中的浪漫激情恰成对照。温丝莱特因此获得2009年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迎来事业中的高峰。有意思的是,她与本片导演萨姆?门德斯的婚姻却在事业成功后走到了尽头,以现实呼应了小说中的黯淡结局。   电影让小说原著成了畅销书,《革命之路》于2009年4月在远隔重洋的中国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而《十一种孤独》这样的原本在中国很难畅销的书,也在出版两个月后重印,或许和腰封上“《革命之路》让他重新进入大众阅读视野”的提醒不无关系。一直在孤独中生活和写作,生前作品从未畅销的耶茨倘若地下有知,面对如此热闹和成功,不知会作何感想,因为他的作品和人生,都凸现了相反的主题:孤独和失败。   小说集名为“十一种孤独”,是因为书中收录了十一篇以“孤独”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十一位主人公构成了“十一种孤独”,其实孤独的远不止这十一位,每位孤独者背后都牵引出孤独的人群;“十一种孤独”,本质上是同一种孤独,即“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是疏离的、孤独的,悲欢并不相通,唯有孤独却是共同的。耶茨在自己的人生中与其说是敏感地捕捉到,不如说是无奈地体验到了这种痛苦。但他不像卡夫卡,在变形中幻想出自己的城堡;也不像存在主义哲学家们,试图借由知性于困境中求突破。他坦然面对并冷静地记录自己和他人的孤独与失败,不逃避、不同情,描绘出铅灰色的无???和绝望。      二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对书中两篇以师生关系为主线的小说尤为关注。《南瓜灯博士》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文森特?萨贝拉的小男孩。小说开始用寥寥几笔交代背景:他寄养在某个家庭,生活费由纽约市福利署支付。童年可能的种种不幸,一个孩子无法承受的孤独和伤害,都包含在这两三行文字中,任由读者去想象补充细节。文森特的老师普赖斯小姐在类似的想象中,充分意识到了一个教育者的使命感,决心用巧妙的方式、温柔的爱和包容心,去帮助这颗孤独的心灵融入集体,感受温暖。她的确努力去做了,而且用心良苦,又注意分寸,恰到好处。结果却是大大的失败:墙上的脏话和裸体画让读者失望,让普赖斯小姐失望,更让似乎是刻意让大家失望的文森特自己绝望。   导致这种失败的原因是多样的。文森特面对的是一个不够友好的群体。他们无意努力去接纳一个贫穷而阴郁的男孩,对他的笨拙和种种愚蠢的错误,毫不掩饰地嘲笑和挖苦。群体的不友善,集中体现在这一细节中:“南瓜灯博士”是文森特晨会汇报中的口误,孩子们不但不原谅这种错误,而且将其用作文森特的绰号。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并非存心为恶,他们只是按照孩子的直觉,按照社会和家庭所教给他们的标准和方式行事。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学生南茜的晨会汇报,关键词无非是新车、高级餐馆、姐姐订婚和做婚纱等――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判断标准,已不知不觉地渗入孩子的世界;至于课堂上老师所宣讲的伦理道德,比如同情、善良等,大多成为苍白的说教,影响相当有限。   和孩子们的不友好形成对比的,是老师普赖斯小姐的种种努力。努力的最终落空似乎让人费解。关于普赖斯小姐,作者没有集中的描述,不过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拼合出一个年轻优雅的女性形象:美丽的脖子、纤细的手脚、高雅的衣着品位、温和有礼的言谈举止……她对孩子富有爱心和耐心,而且注意方式,比如处处注意和鼓励文森特,同时又尽量不让别的孩子意识到这种特殊对待;鼓励文森特在晨会时发言,当文森特因一个胡编乱造的故事和种种低级的语法错误引起大家的不满和嘲笑时,她忽略这些不佳表现,并委婉地提醒他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得知文森特在墙上写下许多脏话时,她并没有急于责备他,而是动之以情,表明自己真诚的善意。难道真是文森特单方面的冥顽不化,导致了最后的悲剧结局?   事实上,孩子像小动物一样敏感,能轻易地感受和判断出行为背后的真诚度――你是真的喜欢他,还是出于所谓责任努力地喜欢他,甚至只是将爱作为某种矫饰的姿态,做出喜欢他的种种表现,他有敏锐的直觉和准确的判断力。普赖斯小姐更关心的,并不是文森特的内心,而是作为教育者的成功。她最引以为傲的晨会汇报――每周一早晨让孩子们说说周末的经历――得到了校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