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心理游戏和游戏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科普心理游戏和游戏分析

官方网址: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简快心理学】心理科普——心理游戏与游戏分析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 “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 “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 “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 你是否会因为事情演变成这样而惊讶,但同时又发现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曾发生过?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用沟通分析的话来说,你是在玩一种心理游戏。就如同球类或棋类游戏,心理游戏也有其规则可循。艾伯恩(Eric Berne)是最早注意到“心理游戏的可预测性”的人,他也提出一些方法来分析心理游戏。以下我们将探讨各种分析心理游戏的方法。 一、两个心理游戏的例子 例一:杰遇到珍,陷入热恋并决定同居,刚开始一却都很美好,但过了几个月,好日子似乎过完了,杰开始忽略珍的需要和感觉,不但对她大吼大叫,还常醉酒晚归,而且花她的钱却老是“忘记”还她。 虽然他这么恶劣,珍还是和他在一起,而且他的态度越糟,她就越容忍他。这样子持续了三年,珍忽然在毫无预警的情形下离开,投向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杰回家发现一张纸条写着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整个人都楞住了,喃喃地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他发狂也似地去找珍,求她回到他身边,他越求她,她就越严峻地拒绝他,他陷入忧郁、被抛弃、无价值的感觉中,他努力地去看是哪里出了差错,另一个男人拥有什么他没有的吗? 奇怪的是,杰以前曾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每一次他都对自己说:“再也不要这样了。”可是又发生了,而每一次杰都觉得警讶、被拒绝。 杰所玩的游戏叫“踢我”(Kick me)。 珍以前也有同样的经历,认识杰之前,她曾有过好几个男人,开始时他们都对她很好,可是没多久就变得很恶劣,她都是以“小女人”的态度忍受,但最后她都突然抛弃对方,这么做时,她都觉得自己无可指责,还带着一点得意,她对自己说:“没错,男人都是这。”之后,她再和另一个男人发展同样的故事。 珍玩的游戏叫“你被我逮着了,狗娘养的。”(Now I^ve Got You, Son of a Bitch简称NIGYSOB)。 例二:莫莉是个社会工作者,正和一个沮丧的个案会谈。 个案: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我的房东把我赶走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莫莉(紧簇双眉):真是太糟了,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个案(没精打采地):我不知道。 莫莉:为什么不找报纸看看是否能租到别的房子呢? 个案: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没有钱付房租。 莫莉:我想我可以安排你得到一些救济金。 个案:你真好,可是我不想接受别人的救济。 莫莉:那我安排你暂时借住青年旅社,直到你找到新的居所为止。  个案:谢谢,可是我心情这么糟,恐怕无法忍受和许多人一起住。  莫莉努力想是否有别的办法,可是脑子一片空白。 个案叹了口气,站起来说:“谢谢你尽力想帮助我。”就怏怏不乐地走了。 莫莉自问:“倒底是怎么回事?”她开始时觉得惊讶,随后觉得无力而沮丧,她想自己实在不是个好的助人工作者。 同时,走在街上的个案也对莫莉很生气,他说:“她不是说要帮我忙吗?结果什么忙也帮不了。” 类似的情形,他们两人过去都发生过很多次,莫莉常想帮助案主,并提出许多建议,可是案主却不接受,使她很不舒服;而这位个案不断地拒绝别人的帮助,并对试图帮助他的人生气。 他们两人的游戏常成对出现,莫莉的游戏叫“你为什么不…?”(Why Don^t You…?),而个案的游戏叫“对,可是…”(Yes, But…)。 二、游戏的定义 关于游戏的定义,在沟通分析师间有一些歧见,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艾伯恩自己在不同的著作中下了不同的定义,我们倾向用艾伯恩较晚期的定义,就是要符合游戏公式的六个阶段。艾柏恩( EricBerne)的定义,心理游戏是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但包含着许多双重的、暧昧的讯息,而且它导向一些可预期的结局。所谓暧昧是指表面是一回事,内在又是另一回事,是双重的;所有的心理游戏都含有操纵性,有意无意的将想表达之本意隐藏起来。对于不懂游戏公式的人,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游戏就是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隐藏了内在的动机,且符合下述几个条件:1.不在成人自我的觉知之内;2.在行为转换前,这个动机一直没有外显化;3.结果造成大家觉得混乱、莫明其妙,而且都想去责怪别人。 三、游戏的典型特征 游戏是一再重复的。每一个人都会把自己最熟悉的心理游戏一玩再玩,人物和背景会变,但游戏的型态是一样的。因此,若与人相处时一再重覆发生同一情况,就要注意其中是否有 Game发生。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为什么这种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就很可能是这种情形。 游戏是不在成人自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