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空气动力学创新试验平台-国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空气动力学创新试验平台-国巍

地震模拟振动台创新实验平台振动台实验室联系人:国巍 guowei@csu.edu.cn录:1、基本情况2、现有设备3、可开展实验4、已开展创新试验与开放试验5、主要成绩1、基本情况中南大学“地震模拟振动台创新实验平台”建设于2012年,创新平台依托于1米×0.8米的小型电动振动台和大型液压伺服振动台阵建设,可为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训练提供重要基础条件。小型电动台是滑轨式设计,可实现单向地震输入,可以满足小比例模型的结构物地震模拟实验以及小尺寸减隔震装置的技术研发需求。同时,借助大型液压台的日常运行和热机工作,可完成较大比例和尺寸结构及减隔震装置的模型试验。本平台主要立足于开展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减隔震装置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实验项目。本实验平台有指导老师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实验员1名,可以为参与创新实验的本科生提供指导。实验平台已向全校本科生开放,重点服务土木工程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目前本创新试验平台已承担相关本科生创新试验项目3项、承担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培训1次。2、现有设备(1) 单向导轨式电动振动台,工作频率范围是0.1-50Hz,最大负重1吨,最大输出加速度1.0g,台面尺寸0.8m×1m,数控系统,可实现随机地震波、正弦波等多类型输出。(2) 8通道东华数据动态采集系统,采集加速度、位移和应变信号;(3) 10个加速度传感器,3g、5g等多种规格;(4) 10个顶杆式位移传感器,配套的磁性表座;(5) 数采系统配套笔记本,4台高性能电脑及办公桌椅;(6) 小型可拼装钢框架Benchmark模型;(7) 80通道IMC数据动态采集仪;(8) 3台阵大型液压伺服振动台;注:(7)-(8)为高速铁路多功能振动台实验室设备,可供借用。 图1 实验中的小型电动振动台图2 实验采集的振动波形图3 数据采集设备 3、可开展实验本创新试验平台可在如下主要方向开展创新试验:竹木及钢制作的组合、大跨等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主余震保护型、组合耗能型等新型减震阻尼器研发竖向、水平等多维隔震支座研发其他与抗震减震相关的问题4、已开展创新试验与开放试验本创新实验室已完成和正在开展的各类本科生创新试验共3项,竞赛1项:1)高速铁路客站“房桥合一”混合体系减隔震技术研究(已结题,2013年)项目类型: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参与学生:唐春明、屈俊楠、唐志明、孙孟浩、刘 凯(5人)指导教师:国巍2)强震下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减隔震技术研究 (在研,2014年) 项目类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 参与学生:曾宪诚、屈俊楠、杨凌皓、刘建文、朱洁(5人) 指导教师:国巍3)地震模拟小型振动台创新实验项目-结构抗震减震策略研究(在研,2014年) 项目类型: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改课题 参与学生:先是黄志远等5人,后由曾宪城等5人替代 指导教师:国巍4)三重檐攒尖顶仿古楼阁模型制作与测试(已结束,2014年) 项目类型: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 参与学生:雷沅帅、曾宪诚、杨向田(3人) 指导教师:国巍 5、主要成绩(1)承担2014年度大学生结构国赛,获得优秀奖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