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虹控股治理之痛
海虹控股治理之痛 海虹控股曾经是网络股龙头,网络游戏的先行者,医药电子商务的领跑者,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中,股价仅仅上涨了不足一倍,而同期深证成份指数上涨了六倍。在此期间,海虹管理层一如既往地进行着“资本运作”,但与过去点石成金、炫人心魄的重组不同,这些“资本运作”除了引起短期股价波动之外,带给股东的却是净资产亏损和市值损失。海虹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康健,曾在5月亲自出马,畅谈海虹医药商务的未来,事后发现,这不过是一场配合小非出货的做秀。与其他上市公司业绩的狂飙猛进相比,海虹的业务不管真假,只是在不断执著地侵蚀公众投资者的信心。 心死的虹迷 “看完三季报,心都死了。”10月25日,一位虹迷(海虹的小股东)沮丧地在笔者的博客上留言,当日,海虹跌停报收。第二天,最大跌幅接近9%,10月以来最大跌幅达32%。 海虹的三季报显示,其第一大股东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刚刚从南方证券受让的1142万可流通股票,在8天之内即减持了700万股,接近总股本的1%。而就在季报的“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事项履行情况”下,中海恒的股改承诺形成一道绝妙的讽刺: “承诺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只有在同时满足下列两项条件后方可开始减持: A.海虹控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完成36个月后; B.海虹控股连续三年经审计净利润年增长率不低于30%后。 触发上述初始减持条件后,中海恒承诺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如果减持,则减持价将不低于24.50元/股。” 尽管中海恒可以这样去理解它的承诺,它“原来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要满足特定条件后方可减持。但是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中海恒“持有的原来”不流通股票,在获得可以流通权之后,要满足特定条件后方可减持。按这种理解,它从南方证券获得的原来不流通股票,虽然自9月19日获得了流通权,但因为承诺,它依然不能减持。 与大股东迅速减持行为相配套的是,三季度海虹控股亏损245万元。前十大股东都进行了大量减持,股东人数相应增加了近两万人。 其实,海虹实际控制人这种背信弃义、伤害公众投资者的行为已经远不止这一起了。就以最近两年的来说: 2006年初以低于净资产1.1亿的价格出售其化纤业务,造成7800余万元的亏损。但随后中国的化纤公司却走出了整体的复苏行情。 2006年4月,海虹高管在股权分置改革交流会上信誓旦旦已投入新能源行业,当时,新能源概念在资本市场如火如荼。但半年之后海虹的新能源即告偃旗息鼓,而其他的新能源企业却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2006年7月,号称投资8000万推出被玩家和股东寄予厚望的网络游戏《万王之王2》,甚至动员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出来做托,但仅仅运行3个多月就黯然收场。而刚刚在纽约股市上市的巨人网络,却明确把《万王之王3》作为2008年的主打产品。 2006年12月,宣布进入房地产,以10倍的价格,把当年卖给大股东和关联人的绍兴兴虹化纤买回来。但令人生疑的是,一个多亿的资金打入对方账户,到现在一年快过去了,却没有后文。而海虹自身的关键业务医药交易代理,却要向银行贷款区区6000多万。 一个公司一年做赔一件买卖不难,做赔两件买卖也不难,但是在其他公司业绩一片大好,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每做一次买卖都赔,而且交易对象还和实际控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不由得引起公众投资者的思考了。 神通的田雷 2006年海虹的两场赔钱买卖,都和一个人有关,他便是绍兴九洲化纤的法人代表田雷。上半年,海虹将其化纤资产以打四折的价格卖给绍兴九洲,亏损7800万。下半年,海虹又用两个多亿将6年前以2000多万卖给绍兴九洲的绍兴兴虹给买回来,还美其名曰买的是该公司的两块商业用地。更蹊跷的是,按照资产收购公告,海虹在2006年12月31日前交给对方合同预付款1.2亿之后,对方承诺于2007年3月31日前办好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的手续,并安置原有工厂员工。但直至2007年8月,海虹控股公布半年报,公众投资者才知晓海虹控股管理层已经于3月底和6月底与两次与绍兴九洲对合同进行变更,将最终的履约期限推到了2007年12月31日。海虹控股的1.43亿(其中另有2000多万付给大股东中海恒),就这样给别人无息地用着,自己却要向银行贷款。 这个田雷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令号称资本运作高手的康健连吃“哑巴亏”? 有信息表明,田雷除了担任绍兴九洲化纤的法人代表外,还担任海南金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投资方为香港利邦集团。康健的夫人吴晓冰是投资方利邦集团的副总裁,起初她同时为海南金阳投资的的总经理,田雷为副总经理,亦为利邦集团的董事。2000年9月,海南金阳的法人代表变更为田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