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情势发展与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能源情势发展与5

本覺與生死 達 照 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華嚴經》說:『』『』『』『』    本覺就是一切眾生本來就有的自性清淨心。如此本覺之性,無有生滅來去,超越是非好壞,清淨無為,渾然天成!人人本具,毫無散亂,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正如《心經》所說:『……』    本覺之性,本自覺了,如如不動,無縛無脫。休以動亂之心,將其尋覓;莫以解脫之念,將其瓜葛。起心動念,猶如隔岸觀火;息心停念,亦是隔靴搔癢。意識心念,全無用處;不念不知,亦不能及。    本覺之體,即是真如,就是我們的真心本體。離開虛妄就是真實,沒有動亂就是寧靜,真實寧靜的本體,永恆長存。三際平等,十方圓融,超越時間和空間。如寒山子云:『』    如《大乘起信論》說:『』T32.576b)《解深密經疏》卷三說:『』34.720上)《金剛三昧經》〈本覺利品〉也說:『』T9.368b)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法身真相,人人有份,平等平等,萬古常新。所謂『』『』    果真要於當下體認本覺,亦無難處。經云:『』『』    當否定了這一切現象和概念之後,能否透過現象而看到本質呢?而此本質卻又不是離開現象之外的另一個東西!『』『』『』『』『』    不過,真正體認本覺之後,此時已經不再叫本覺,而是叫做始覺了。為何叫做始覺?這是針對我們現在的『』『』『』『』 一、本覺如鏡   本覺猶如虛空般的一面鏡子,光明潔淨,纖塵不染,但卻可以展現不同的作用。如《大乘起信論》所說的本覺具有四種大義:如實空鏡、因熏習鏡、法出離鏡、緣熏習鏡。    1、如實空鏡:如空淨的鏡面,不染任何外物影像,心體離念,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畢竟清淨無垢。論云:『』    2、因熏習鏡:即本覺如實不空,如鏡面上能夠映出一切境界之相,而鏡本身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心體常住。因為一切法就是真如實性的顯現,智體原本不動,具足無漏功德,亦能熏習眾生,成就清淨智慧。自體無生,妙用恆沙!    3、法出離鏡:比如拂拭塵垢使鏡面顯得明淨。覺性若得出離煩惱礙和智礙,離開生滅與不生滅的心識和合相狀,遠離一切相,恢復圓滿的本來面目,也就淳淨清明了。    4、緣熏習鏡:猶如明鏡,塵埃既被拂拭,即可為人所用。智慧之性淳淨之後,就得以遍照眾生的身心世界,隨念而能示現,成為外緣的熏習力量,而令他人修習善根。    其中,前二鏡是就在纏(生死煩惱)的本覺而說明自性淨,後二鏡是就出纏(無明業障)的本覺而說明離垢淨。本覺之自性原本清淨無染,但對於生死凡夫而言,卻是需要遠離煩惱塵垢方能得以證悟,所以說是『』    在自心之中消除一切妄想執著,便可證悟自心本覺,如此本覺即有無邊智慧,清淨微妙,不可思議。從而廣度一切眾生,無有疲厭。儘管寶鏡已被塵封千年,需要靜靜地勤加拂拭,但若垢盡光現,即可光明萬丈照天照地。無論作用如何,明鏡始終不變,所以說本覺如鏡。 二、生死如塵   本覺如同鏡子一樣,生死也就如同在鏡子上的灰塵了,除了擋住鏡子的光明以外,還能體現出鏡光的偉大價值。假如從來就沒有灰塵存在,或者灰塵完全掃淨之後,那麼鏡光的妙用也就沒有了參照系,同時也就失去了鏡光這個名稱了。如《起信論》說:『』T32.577a)    在無始無終的時間長河中,人生數十年光陰固然有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就在現實短暫的人生中,所有事業也是如同飄忽不定的塵埃,瞬間散盡。何況心中念念遷流不停的妄想,千頭萬緒的思念,究竟能給我們留下什麼呢?這個色身肉體的終結,不也是『』    色身肉體是這般的無常,我們的心靈亦不例外,也是如同空中飛舞的灰塵,動亂不定,沒有起點,沒有歸宿,沒有方向,沒有依靠!每一個念頭的生起和消滅,就是微塵般的生生滅滅,無有窮盡。真是:『』    因此,佛教臨終關懷的內容,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幫助臨終者認清生死的真相,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解脫生死苦痛的絕好機會;二是借助死亡的機會可以直接證悟人人本具的覺性,從此打開生命絕對自由幸福之門。即使還沒有面臨死亡的考驗,我們也非常有必要關懷自己眼前還活著的生命,瞭解並證得自己生命的真正內涵——本覺,這並不比關懷臨終者更為次要。 三、生死即本覺   生死原本就是覺悟的!生死與本覺,相融相即,都是自性清淨心的完美體現。自性清淨心具有『』『』『』『』    因此,對於不瞭解本覺的人來說,生死是孤獨無依的,是痛苦可怕的,也是無能為力的。而對於證得本覺的人來說,生死就不會顯得孤獨無依了,生死甚至是生命中豐富多彩的一種莊嚴,是生命中活潑可愛的一種點綴,彌足珍貴了!    《天臺法華之哲理》說得好:『‘生死二法,是一心妙用,有無二道,是本覺真德,故生時無來,死時無去,無來妙來,無生真生,無去圓去,無死大死,生死體一,空有不二。’』60冊)    真的好奇怪啊!站在生死這面,看不見本覺;站在本覺這面,也看不見生死。這看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