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论二

* 中国古代文论——蒋凡、郁源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第一节 总论 ——先秦两汉,我国文学理论的草创时期,古代文论的源头,确立传统文论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插入: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概念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先秦两汉文论作为初创时期的文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尚未从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学科。 首先,这一时期的文论还处在与其他学术混沌未分的状态 其次,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他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诗乐舞三位一体。 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周秦所谓的文学,乃是指学术的统称,也包括现在所谓的文学。但是文学真正走向自觉,则在汉魏,文学开始逐步从文章之学中分离出来,并被赋予其特殊的本质,如曹丕所谓的“诗赋欲丽”。 (一)先秦文论的基本情况 没有系统的文论话语,分散于诸子典籍之中。没有一元论的观念和体系性的建构,而是表现为多元和离散的价值形态。 1、诸子百家之中,儒、道、墨、法等学派都表明了各自对文艺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 儒家的道德论、诗教观。以仁学为基础,追求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的统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与“养气说”。 荀子的乐论,肯定人的情感,音乐由心生,但不能违背“道”,美学原则:中和之美。 道家对文艺的否定中却张扬了纯艺术精神和审美理想,墨家的“非乐”与“三表”法,法家的用刑尚质思想。 2、诗人之论 在诗歌创作中直接表达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看法,如《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屈原的“发愤以抒情”说。 (二)两汉文论的基本情况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正式确立及其稳定;儒学独尊格局的形成,文化专制主义与政治专制主义的合谋;经学掌控文化领导权;内部论争。两汉文论,以儒学为正宗,较为有名的有刘安的“主情”说,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毛诗序》中的“言志”说,六义说的总结陈述,汉代赋论的兴起(杨雄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三)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基本体系、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三大方面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①儒道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和框架,从而对文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则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李泽厚” ②先秦思想家的重要文学见解沾溉后人,发展成为后世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文学自然观等。 比如:阴阳刚柔的审美观念。 《周易》中的阴阳刚柔观念:天为乾,地为坤,乾为阳,坤为阴,阳为刚,阴为柔。 《老子》中的“道”与阴阳。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风骨”与“隐秀” 晚唐司空图的“雄浑”与“冲淡” 宋代词论中的“豪放”与“婉约” 清代姚鼐把散文的美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王国维所谓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儒家思想中的“守中”思想,伦理意识中的“中正”思想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和合,天人合一思想,杂糅生成了中国古典社会的“中和”美学观念和美学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缺少那种蕴藉着伟大精神力量的崇高感,也缺少那种充满毁灭性精神力量的悲剧意识,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发中找到原因。 比如:通变观 《系辞》:“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刘勰《文心雕龙》:“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文律运周,日新其业”,“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叶燮《原诗》:“时有变而诗因之” 赵翼:“诗文随时运,无日不趋新” (3)先秦两汉在方法论上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骚》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位后人开了先路。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比较批评 *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