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5

《北风紧》存在严重问题文艺作品应当用什么观点塑造典型人物,应当歌颂谁、赞美谁,本不应当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看了京剧新编历史剧《北风紧》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剧一反我国戏曲一贯的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善恶分明、寓教于乐的优良传统,为一个叛国者高唱赞歌,实在令人费解。难道我们的文艺方针有了问题,还是我们失去了历史是非的判断能力?问题一、施宜生是因为他的祖国宋“弃他轻薄他”,使得他明确,他在宋已任颖州教授(八品官员,仅次于知县),说明故国并未弃他轻薄他;况且,即便是平民百姓,当金国入侵时还自动组织义军与入侵金兵战斗,施宜生怎能视官小为“轻薄”而去叛国投敌?这个叛国理由无论如何是不能成立的。更不能歪曲是非,把自己的叛国说成是祖国“弃”你其次,他因金兵入侵而丢官南下,本是金兵入侵的直接受害者。但他南下之后,竟随范汝为等,不思报国救亡,还惹事生非,制造动乱,为已遭外患的故国平添内忧,火上加油。失败后不惜背叛祖国,向北方投靠伪齐,一个800年前的汪精卫式的“总统”,还因为一到就“上书陈取宋之策”,既露了头角,又博得信任,当上刘豫儿子伪齐总司令的参谋长(议事官)。金废齐,又去了金国进入权力中心,四品官、三品官,一直往上升。所以,施宜生不是像戏内讲的那样令人同情,那样可悲,而是可耻的叛国分子。问题二、施宜生是一个爱国者,或至少是一个反战派人物吗?不是。他不是鸽派人物。正如网友提供的资料,就连他为之送命的“北风劲”也是没得事,他在金一直做大官终老(建炎1130年)。他在家乡时跟上范汝为折腾闹事,北走伪齐后又“上书陈取宋之策”,刘麟为争伪太子位连年南伐宋,他这个议事官不可能是局外人,他步步依伪齐,以牺牲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换取利己的进身之阶,他倒是一个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鹰隼。问题三、施宜生北投伪齐时,正是金兀术(金史作宗 弼)南侵,遭到韩世忠、岳飞、张浚、吴璘、吴玠等奋力保卫祖国、浴血救亡的时候。作者以“如椽之笔”呕歌施宜生这一个“鹰隼”,那韩、岳、张、吴等真正的爱国者,站在施宜生的对立面的民族英雄,又该如何看待、如何评论呢?问题四、施宜生为金兀术撰墓铭而官升两阶。他在墓铭中是怎么看待兀术南侵,又怎么评价宋朝举国上下奋起反抗的呢?凭他获加官晋爵的奖赏看,他一定为宗弼写进令人肉麻的语言,有失民族气节的语言。问题五、施宜生类似于明亡清兴之际的洪承畴、钱谦益、侯朝宗。人们对这些庙堂之上的须眉男子,从来不如柳如是、李香君那样看好。《北风紧》的热播,是否传递着一个要重写《 桃花扇》,要为洪、钱、侯他们翻案的信息呢?问题六、施宜生的“北风劲”。是在南宋礼宾官张焘以“首丘风之”之后的被迫表现。而戏内隐去“首丘风之”这一至关重要的情节,使施宜生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地“爱国义举”。而《传》的作者所以用“首丘之风”,正是一种春秋之笔,施宜生一生工书法、善诗词,而施宜生传作者一律不选而独独选取“首丘风之”这一微妙的情节,不就是要传达出施宜生愧对故国,不如禽兽这一信息吗?连同《传》末追述风鉴老僧之语,都是很好的春秋笔法。施宜生《传》后来加“史赞”,但传末  追述风鉴老僧“子身之毛皆逆上且覆腕,必有以合乎此而后贵”之语后,以“其后竟如僧所言”为束。有网友说这是金史作者不“严肃”的地方,我倒以为,这正是作者“严肃”的史笔之处,就是要告诉后人,施宜生不论官再高,位再显,都是“逆”取,实际是一个叛国者。借老僧之口表达了作者对施宜生的真实评价。问题七、戏内说,施宜生的老丈人,大将军率金兵南侵,因施提前泄露军情,被有备的宋军战败。历史真实是,在金兀术武力高压和秦桧等主和大臣作梗之下,宋高宗与金国早在绍兴十一年(1141)“议和”,赵构、秦桧解除了韩世忠、张浚的兵权,以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换得屈辱“议和”,并在这年末杀害了岳飞父子,直到施宜生死去两年后的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才发动大规模南侵。在施宜生出使“正旦使”至死这 段 时间两国平静,所谓金兵南下战败,纯属作者为拔高施宜生而虚拟的情节,是严重违背历史的。作者通过隐瞒一部分历史,篡改一部分历史,无中生有一部分历史,从而使一个叛国者摇身一变成为爱国者。但历史的真实是,施宜生不是被儒家文化浸染的人,不是把忠君爱国、礼义廉耻放在首位的人,他的背叛,一出于私利。戏中妻子标艳(史无其人,是一个虚设人物)说他不为名,不为利,不图高官厚禄,纯是剧作者的一厢情愿。真正的施宜生什么都要,惟廉耻不要。这里就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文艺作品应当如何对待这一类历史人物?二、文艺作品应当如何塑造一个古代英雄人物?限于篇幅,本人简要的谈谈个人看法:一、对待施宜生之类历史人物,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他的国籍、民族、籍贯,然后再看这个人物本身在他的祖国、民族遇难的时候,他是当岳飞、韩世忠,为国献身,还是当张邦昌、刘豫卖国求荣?因

文档评论(0)

jiayou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