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我国邮政储蓄发展的回顾与制度思考
PAGE PAGE 2对我国邮政储蓄发展的回顾及制度思考计国忠(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062)摘要:邮政储蓄是我国典型的国有企业,自恢复运营以来发展迅速,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而从03年8月开始邮政储蓄面临了新的发展环境与规则。本文试图以此作为邮储发展的转折点,对邮政储蓄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阐述其运行轨迹。同时探求邮政储蓄制度变革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邮政储蓄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与不完全合同和政策性金融两个因素关系密切。关键词:邮政储蓄;制度变迁;不完全合同;政策性金融中图分类号:F840邮政储蓄在中国的发展由来已久,但从1986年恢复之后,迅速发展,成为研究中国金融和制定金融政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由于其体制安排有别于正规的金融机构,所以其快速发展的合理性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在这种质疑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邮储终于面临变革?央行于2003年发出通知,宣布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利率(1.89%)计付利息.。这打破了邮政储蓄一直靠吃转存利率过日子的幸福生活。笔者认为,对于邮政储蓄而言,这预示它的“?央行于2003年发出通知,宣布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利率(1.89%)计付利息.一、邮政储蓄的由来及其发展1、邮储的发展背景我国的邮政储蓄业务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1898年1月22日,清政府就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1919年6月又公布《邮政总局经理邮政储蓄章程》。同年7月1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1个大城市首次正式开办邮政储蓄业务。22程文焱.我国的邮政储蓄事业已在全国铺开,中国金融年鉴1987年.1930年3月,南京政府在上海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与邮政总局平行,直属于当时的交通部;1931年7月,颁布了《邮政储金法》。1935年,因储汇局与邮政局的业务时有交叉,两局合并,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新中国成立后,该局由邮政部门接收,1950年6月机构编制被取消,1953年9月邮政储蓄业务停办。33王立延.邮政储蓄明正言顺吃利差?,经济学消息报,第511期(2002年第41期).1986年1月27日,根据国务院指示,原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联合通报》。经北京、上海、天津、广州12个城市试点,同年3月10日,部行签订《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从4月1日起,全国各地邮局按照协议合同,分期分批的恢复了邮政储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年12月2日通过)及《邮政法实施细则》(1990年11月2日发布)规定,邮政储蓄、邮政汇兑是邮政企业的法定金融业务。2、邮储的发展历程邮政储蓄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发展迅速,储蓄网点数、储户数和存款余额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87-2002年各期资料整理1991年原邮电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计划实施“绿卡工程”。1993年正式启动,1994年10月即联通了北京、上海和大连,并正式发行了绿卡储蓄卡。至2002年5月,绿卡储蓄卡持卡人已达2130万,发卡规模列全国银行业第五位,卡户存款余额226.8亿元。4吴言4吴言.蓬勃发展中的中国邮政储蓄绿卡业务,ISI China,May 22, 2002.另外,邮政储蓄还发展了电子化网点,随着其采用电子化的速度加快,电子化网点的设立也很惊人(如表1所示)。这些电子化网点更加促进了邮政储蓄业务量上升。表1 邮政储蓄电子化网点发展图:1993-2001年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电子化网点174649209300132481776028116N.A2582428219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87-2002年各期资料整理二、邮储发展中存在及引发的问题我国邮政储蓄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邮储部门吸储过程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提高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日趋严重,出现了边查边犯、屡查屡犯的现象。近年来,邮政储蓄机构揽存经营的手法也不断翻新。此外为了增强储蓄人员的揽存动力,有些邮政储蓄部门还把储蓄余额与储蓄人员的工资、奖金待遇挂起钩来。2、吸收非储蓄资金以套息。邮储部门吸收不属于储蓄存款性质的非储蓄资金,转存人民银行,套取利息。这些手段主要有:“公款私存”,即用个人名义吸收企事业单位存款;“汇兑资金转储蓄”,通过延期汇兑,擅自以转存的方式强行将个人邮政汇兑款直接转入邮政储蓄,或者用汇兑资金垫付储蓄备用金,来增加储蓄余额。这也反映了邮储经营中业务交叉,资金相互占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