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 泰山
泰山之思 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筛选的标准; ②按照筛选标准,找准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 ③筛选信息 ④把主要信息进行整理合并,有的信息(议论抒情句)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描写叙述句要转换)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注意:切分值,分层次答题 20、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 * 活动一:读文章 整体把握 我心中泰山早已成为文化符号 登山所见 登山所思 2 主旨 作者借助雾中登泰山的所见、所思,讲述对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和泰山精神的感触,表达对民族文化、精神与命运的独特反思。 1 思路 1.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2分) ①明确标准 ②找准区间 ③筛选信息 ④整理合并 泰山文化的锁闭心态 第7段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①洋洋自夸 ②卑怯 1.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2分) ③筛选信息 ④整理合并 ①洋洋自夸 ②卑怯 ①自夸 ②卑怯 ①过滤无用信息②压缩次要及相似信息③保留主要信息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①明确标准 ②找准区间 ③筛选信息 ④整理合并 “早已成为”的依据 第1、2段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汉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①明确标准 ②找准区间 ③筛选信息 ④整理合并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①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②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 ③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 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 ②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 ③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充满了景仰 学生答案:由近及远,描绘了我们看见的物中的景象,虚实结合,想象游览图上恰到好处的雾,虚实变幻,顿生雅韵,实写泰山的雾太黏稠挡住了视线。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