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发展的选择广州
大学发展的选择 储 朝 晖 开篇的话 钱学森之问与孟二冬精神 2005年10月,温家宝在钱学森归国50周年之际前来看望他,钱先生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孟二冬精神:追求真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 两面思考 大学质量关涉国家与民族的安危。 中国大学如何发展不只是中国人所能决定的,全球化是当今对人类大学最强有力的影响,也是对中国大学最强有力的影响,必然影响到中国大学的发展。 中国大学发展得如何最终由中国人如何办大学决定,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全球化。建立制度使孟二冬精神得到尊重、弘扬 大学的生活的三重价值 大学是学人的精神家园 学业-职业基础 成人-幸福基石 成人的功能要靠大学精神来实现,大学的发展要遵从其自身的内在生成规律。 四种迹象 高等教育的顶端外移,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直接就读世界尖端大学;研究生。 60年来中国高校在不断扩大,杰出教师见少。 创新能力难以提升,根据洛桑报告,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占世界GDP92%的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2005年降至第31位,2006年在61个经济体中升至第19位,处于中等水平。 评价方式单一,高校间难以形成公平竞争。 大学内部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真伪难辨(公信力下降) 2、钱权横行 3、虚实不分(浮躁) 4、批判无力 5、闭门自慰 根源:丢心失魂(精神) 杂乱无章(制度) 一、勇敢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是人类一体化的过程 广义: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的全球交往日益密切的发展历程。具有自发特征,曾在十九世纪实现“金本位”的人、财、物的全球流动。 狭义:“全球化”指20世纪8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的人类快速一体化现象。冷战结束以来,人类逐渐自觉地意识到“全球化”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价值与利益成为影响其进程的关键。 正确态度:谁要逃避就必然因自我封闭而被人类发展的潮流所抛弃,明智的选择是自觉主动进入“全球化时代”,是积极参与制订一系列全球规则,并致力于构建全球伦理。 曾经的同步与今日的异步 金耀基:从现代大学来说,北京大学与美国的学是同步的。 (20世纪初通过日本、欧洲融入世界大学主流) 西南联大:曾经步入人类大学前沿 今天:中国大学与人类大学差距明显 根源:大学制度的行政化与大学内在价值的丢失 中国高校发展战略的回顾 以日、欧、美为边界融入主流 以苏联为模仿对象脱离主流 偏重理工、偏重大学的经济和政治工具功能,轻视大学人文功能。 过度行政化,将学校定位为官僚机构和工厂,缺乏学术大师。 以工程、项目、课题的方式管理大学 全球化的价值基础是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一种认同任何主义存在而又不偏居于某一主义的主义。 自由主义和中国传统价值及当前众多大学重点宣传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性质不同的意识形态。 首先是出发点不同,自由主义以人类个体为出发点,中国传统价值以群体本位、社会本位、民族群体为出发点。 其次是遵从不同的逻辑,自由主义遵从“普世主义”的逻辑: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博爱。中国传统逻辑对同类的关爱有着鲜明的边界,采取多重标准对待与自己关系不同的人,强调彝伦攸叙。 再就是走向不同的归宿。自由主义的目标是人类所有个体的自由幸福;中国传统强调的目标是本族本群获得优势的发展。 如何对待自由主义是中国大学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核心问题 历史的镜子:胡适、鲁迅、蔡元培、陶行知 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是完全接受 二是完全拒绝 三是以适当的方式接受 与自由主义对立就是与人类全球化的趋势对立;陷入自由主义的某一具体结论就会作茧自缚。 二、开放是中国大学提升的机遇 (一)开放是大学本原的特征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稷下学宫、书院,还是西方的波隆亚,都在生源、教师来源、学派关系、思想表达等方面呈现出开放的特征。大学因其开放性历来就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组织形式和组成部分,而政治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大学的开放程度。 大学的开放性是由大学的社会职能决定的,培养高级人才和探究高深学问不可能在一个局促的环境里成就,唯有精神意识上开放,才能在讨论、批判过程中促成知识增量的产生,才能培养人的问题意识和开放的思路。 学术始终是大学千年不变的立身之本,开放是大学学人通向探求真理的途中最适宜的路径。 开放还是大学能成其大的缘由。现实中客观上存在行为和思想的域限,然而这种域限是时代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不足造成的,而非主观设定的,大学开放即是立意于能容乃大而尽力拆除有碍大学发展的行为和思想围栏的过程。 (二)开放是大学的生存机制 开放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大学发展存在多维的空间,需要以学人独立自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13∕T 5769-2023 钢丝编织隔离栅应用技术导则.pdf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总结.docx VIP
-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VIP
- 2024年9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pdf
- (正式版)D-L∕T 448-2016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ocx VIP
- 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ppt VIP
- 顺河场镇中心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方案.doc VIP
- 【国家标准】GBT 20828-2015 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