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浮躁在于缺少文化
媒体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 范敬宜 ??????主持人:范敬宜先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报业前辈,他也是古人所说的“三绝”式 人物———诗、书、画样样精通。不过他自己却说,他不是画家,不是书法家,更不是 诗人,只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那么,面对当下的媒体生态,这位从事新闻工作56 ?年的老新闻工作者,有哪些心里话要说呢?让我们欢迎范敬宜先生演讲!(全场鼓掌) ????? 非常感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热情邀请,为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见面、交流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和刘长乐、喻国明两位老师合作的机会。作为一个已经退役的“新闻 老兵”,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 ? ?????要改变“荷包鼓了,心灵却饥渴了”这种现状,必须依靠文化的回归、文化的复位和复兴。我是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也是读着老《申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文汇 报》、《新民晚报》成长起来的。56?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季节,我和当时许许多多的同 龄人一样,在魏巍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鼓舞和激励下,在“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中,离开了上海,远赴祖国的东北。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乡音未改,乡情未了。我尤其对上海新闻界有着一份特殊的 感情。因此,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两年前一推出“文化讲坛”,就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 。好像在夏天的夜空里,突然发现多了一颗耀眼的星星。从此,我每期必读,而且逢人 必夸。 ??????今年5?月18?日,读了《第九届“文化讲坛”实录》之后,我非常兴奋,立刻给尹 明华社长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向他表示感谢和祝贺,同时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中国的 文化发展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和尹社长过去交往不多,通话也很少,为什么这次如此兴奋?除了参加“文化 讲坛”的三位主讲人章含之、于丹、敬一丹的讲话确实非常精彩,更重要的是,这些演 讲回答了让我长期以来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和西方价值观、新闻观的冲击 下,在主流媒体不断遭到质疑的环境中,我们的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还有没有生命 力?还能不能办得更好一些?能不能更受欢迎一些、更有声有色,雅俗共赏,充分发挥 它的舆论威力?它的前景是不是像有的同志估计的那样悲观? ????“文化讲坛”用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从正面作出了回答,使我增强了信心,也给了 我很多启发。启发之一,就是媒体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从文化上来突破。“文化讲坛”在 很短的时间内受到了各个阶层———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的赞许和欢迎,就是 一个证明。 ??????我想首先从身边发生的两件小事谈起: ??????第一件事是,《第九届“文化讲坛”实录》见报的当天,我正好在清华大学新闻 与传播学院上课,我就在课堂上用两节课的时间给大家读了《解放周末》这四个版的内 容,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互相争着看。我说,你们必须得把报纸还给我,但到现 在也没有还,我估计是回不来了。(全场笑) ??????几天后,我的助教给我开来了一张书目单,上面列了8?篇中国古典名著篇目,说 是同学们希望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来讲一讲。我一看吃了一惊,这8?篇是:刘勰《文心雕 龙》“神思”篇和“风骨”篇、陆机的《文赋》、王勃的《滕王阁序》、柳宗元的《封 建论》、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方苞的《狱中杂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我 问助教,同学们为什么对这些古文发生了兴趣?他说:看了“文化讲坛”的实录,大家 都特别受触动,觉得相比之下自己的文化知识太贫乏了, ??????文化积累太浅薄了。老师,您以前不是也说过,学新闻的如果只是整天吃“压缩 饼干”,吃浓缩“维生素丸”,不吃五谷杂粮,不吃蔬菜鱼肉,就肯定会得贫血症。如 果只是就新闻讲新闻,就新闻学新闻的话,成就必然有限。我听了很高兴,接受了他们 的建议。 ??????第二件事情是,全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徐心华同志退休后,联络了一批刚刚退下来 的老新闻工作者,办了一个茶馆形式的新闻沙龙。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说,打算把新闻 文化作为沙龙的重要内容,办一个像“文化讲坛”这样的论坛,想请我去讲三课。 ??????这两件事情都不算大,但是以小观大,可以看到“文化讲坛”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同时也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新闻的业界和学界正在开始出现一种对文化的渴望和追 求,以前好像没有这么强烈。人们开始意识到,要想改变像刘长乐先生所概括的“我们 的经济腾飞了,而文化却没有腾飞;荷包鼓了,而心灵却饥渴了”,(转向刘长乐)这 是你说的话吧?(全场笑,刘长乐点头微笑)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 脚,必须依靠文化的回归、文化的复位和复兴。 ??????实现这种转变,媒体的责任非常重大,而关键是要依靠它自身文化意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