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关东罗城的规划的设计说明
山海关东罗城建设方案设计
单位负责人:马炳坚
顾问: 骆中钊
审定: 王学军
规划: 韩春平、张 雷
建筑: 李志娟、赵春晓
结构: 何纯熙、杨立杰
设备: 田军平
电气: 吕笃力
园林: 马东云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
2010年3月11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调查研究: 一、项目背景
二、现状评估
三、价值评估
四、设计要点
五、调研分析
第二部分 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设计理念
四、项目定位
五、立面设计
六、交通组织
七、绿化系统
八、环境设计
九、消防竖向及管线设计
十、环保节能及技术指标
第一部分 调查研究
一 项目背景
(一) 山海关历史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依山阻海,规方度势”,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于是在此地修筑长城,连引长城为城之址,建关设卫。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雄关耸立其间,故得名“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实为山海卫。明宣德五年(1430),山海卫所辖左所、中所划为辽东后领八千户所。其后历经洪武、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天启、崇祯七朝修筑,前后用了263年的时间建成了占地约230公顷,具有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誉。
清顺治七年(1650年),抚宁卫并入山海卫。康熙时山海卫东30里至辽前屯中前所,西100里至抚宁县,北80里至义院口关,南10里至海。清乾隆二年(1737年)于此设临榆县。延续到解放,解放初划归辽西省设山海关市。1953年划属河北省唐山专区设山海关市,后合并到秦皇岛市,为山海关区。
山海关以长城为主线,南起老龙头、北止九门口,全长 26公里的长城线上,分布有129座城堡、关隘、敌台、城台、烽火台、墩台。山海关城防体系以关城为中心,其南北两翼设翼城。南翼城向南为老龙头;北翼城向北是角山关。关城东门外欢喜岭上是前哨-威远城。
(二) 山海关古城概况
山海关古城以关城为核心,东西建有罗城,南北设有翼城,同时置有前哨卫城,形成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的防御格局,构成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在明长城沿线,上千座大大小小的险关要隘中,山海、居庸、嘉峪三关名冠古今,而这三大名关,山海关又踞其首,因此称之为“天下第一关”。她的军事重镇之地位,在长城各关口中绝无仅有。这些著名的文物古迹,不仅是山海关的财富,更是世界的文化瑰宝!
山海关古城(系关城和东罗城)总占地面积 150万平方米,人口约19500人,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而在山海关境内90多处的文化遗存中,古城就有53处之多,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近代优秀建筑3处,有价值的民居四合院110处。
关城周长4790米,分设镇东、迎恩、望洋、威远四门,四门之上各建有城楼,四门之外均建有瓮城,关城外护城河。城中心建有钟鼓楼,东、西、南、北“十”
(三)山海关东罗城概况
1、山海关东罗城系山海关关城的前卫城,是关城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翌年竣工。现存城墙实测高约8米,周长2046米。设东、南、北三门,东门之上建有两层城楼,南北门之上建有单层城楼。东南、东北转角之处建有角楼。建城用砖多模印“万历十二年真定营造”、“万历十二年滦州造”等11种铭文,专家评定为价值非常高的文物城,是研究古代军事城防设施建设的重要实例。
2、城池占地24万平方米,布局因地制宜,经过历次战乱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城墙外表全部包砖,原有城砖表面均有戳记,是珍贵的古代建筑材料学实物;内筑三合土制作精良,强度极高,均具有重要研究和保存价值。
1)东墙长359米,宽6米,现状东北、东南二角楼已不存,角台保存较好,外侧包砖坍塌70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