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鱼病防治整合
常见鱼病的防治整合(一)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体:主要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及河弧菌等三类细菌引起。症状(图1):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剥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鳃灰白色,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剖开腹腔,有淡黄色、红色腹水;肠壁充血,肠道充气、无食;肝、脾、肾肿大。图5-1 细菌性败血症(仿淡水鱼病防治彩图)流行情况: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鱼类最多的一种新出现的流行病。从1988年开始,此病从南到北,先后在全国10余个省市,各淡水鱼养殖地区的不同养殖水域中广泛流行,是养鱼历史上罕见的疾病之一。此病流行季节,从每年的2月底至11月,水温在9℃~36℃之间,其中尤以水温为28℃~32℃发病最为严重。主要为害的鲢、鳙、鲤、鲫、鳊、草鱼等,发病率高,死亡率为30%~50%。防治方法:1.严禁近亲繁殖 , 提倡就地培育健壮鱼种。2.彻底清塘。生石灰干法清塘,水深约10厘米,每公顷用750千克~1125千克,8天后放鱼入池。带水清塘,每公顷水深1米的水体用1875千克~2250千克,15天后放鱼入池。3.综合治疗,第一天杀灭鱼体表寄生虫(用药应有针对性,可采用敌百虫或硫酸铜等),第二至第六天连续投喂杀菌药饵(100千克鱼体重用氧氟沙星或氟本尼考2克~4克),第三天及第五天,每立方水体用含氯制剂(三氯异氢尿酸或二溴海因等)0.3克~0.5克全池遍洒,第十天左右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30克~40克全池遍洒一次。(二)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柱状纤维粘细菌。症状(图2):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鳃上粘液增多,常伴有淤泥,鳃丝末端肿胀、腐烂发白,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露,常伴有蛀鳍、断尾现象。 1 2图5-2 细菌性烂鳃病(仿鱼病防治挂图)1.开天窗 2.鳃上有淤泥流行情况:此病是养殖鱼类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青、草、鲢、鲤、鳙鱼等,特别是草鱼种。流行季节为4月~10月。流行水温为15℃~30℃,28℃~35℃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在发病季节,每半月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克~30克全池遍洒1次。 2.在鱼种分塘时,用2%~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药浴鱼种10分钟~20分钟。 3.每立方水体用乌桕叶2.5克~3.7克全池遍洒(使用前用2%的生石灰水溶液2千克浸泡1千克乌桕叶12小时,煮沸10分钟后带渣泼洒)。4.每立方水体用三氯异氰尿酸0.3克~0.5克全池遍洒。5.每100公斤鱼体重日用磺胺二甲基嘧啶10克~12克和蒽诺沙星2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首日加倍)。(三)白皮病病原体:此病有两种病原菌。白皮极毛杆菌和鱼害粘球菌。症状(图3):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出现白点,迅速扩大蔓延,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基部全部呈现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重时蛀鳍或烂掉,不久病鱼头部朝下,尾部朝上,一会儿即死亡。图5-3 白皮病(仿鱼病防治挂图)流行情况:此病是夏花鱼种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感染鲢、鳙夏花鱼种,草鱼种有时也患此病,死亡率达30%~45%,发病后2天~3天死亡。流行季节为6月~8月。 防治方法:1.保持池水清洁,供给鱼类丰富的天然饵料。2.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避免鱼体受伤。 3.发病初期,用土霉素(25克/立方水体)溶液,药浴鱼体30分钟。4.任选以下一种药物全池遍洒:三氯异氰尿酸(每立方水体用0.3克~0.5克);漂白粉(每立方水体用1克);五倍子(每立方水体用2克~4克)。(四)打印病病原体: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症状(图4):发病部位主要在鱼体背鳍和腹鳍基部以后的躯干部分。患病部位先是鳞片脱落,皮肤出现肌肉腐烂,病灶部位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好似鱼体表盖有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病情严重时相继死亡。流行情况:此病流行广泛,各地均有发生,是鲢、鳙成鱼和亲鱼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80%,虽致死较缓慢,但严重影响亲鱼的生长发育。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主要流行7月~8月,水温23℃~32℃时为流行高峰。防治方法:1.用石灰彻底清塘,在夏季注意水质,经常适量加注新水,可防止或减少此病的发生。2.任选以下一种药物全池遍洒:漂白粉(每立方水体用1克);五倍子(每立方水体用2克~4克);三氯氯氰尿酸(每立方水体用0.3克~0.5克);苦参(每立方水体用3克~4克,先加水煮沸后再泼洒)。图5-4 打印病(仿鱼病防治挂图)(五)赤皮病病原体:荧光假单胞菌。症状(图5):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充血,鳍条间的软组织常被破坏,末端腐烂呈扫帚状。低温时病灶处常继发水霉。图5-5 赤皮病(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