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体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体会

对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体会 邳州市红旗中学 刘照军 一个比喻 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一点认识 一些策略 1. 生活聚焦法: 实例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叶诗文打破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记录后,西方媒体含沙射影地暗示叶诗文或服用兴奋剂。有网友写道“教练终于承认,曾给叶诗文服用一种叫做一氧化二氢的液体,来为叶诗文补充能量。”这条微博引起众多网友转发评论。不理解其真意的网友还指责中国游泳队,经稍有化学常识的网友解释方知上当,你想知道一氧化二氢是什么吗?这个情境由学生比较关心的网络热点问题切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学好化学的必要性。 2.时事追踪法 实例 热点一:日本大地震 (微粒运动,原子结构, 水的净化) 热点二:京沪高铁(金属的性质,置换反应) 热点三:食品安全(瘦肉精、毒豆芽、染色 馒头、亚硝酸钠) ....... 3.调查实践法 实例 在学习“水的污染和防治”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学校门前的河流已受到污染,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强调注意安全),河流的水为什么会被污染?污染的河水水面为什么水草茂密?水下鱼虾生长如何?水的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面对水的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些问题的态度,学习“水的污染和防治”的全部过程,在上本节课时同学们都能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深切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内容,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理解。 一点感悟 一句感谢! * * 第二届全省中学化学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 “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情境创设要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知识的陌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时事新闻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它为我们的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宝贵资源。学习情境越真实,学生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利用调查与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创设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而不是在课程内容(糖果)上人为裹的一层糖衣,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到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他却全然不知。也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生硬的套上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的一顶“高帽子”。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增强学习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增添了化学课堂的魅力,使学习更有效、教学更高效。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