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规范》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规范》ppt课件

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规范;亚洲各国;Increasing number of IBD Cases from 1989-2007;Misdiagnosed Cases of IBD;;我国IBD诊治规范的完善过程;共识意见和诊治指南;一、诊断指南与共识意见简介 二、共识意见产生的背景 三、诊断部分修改和增加内容 四、治疗建议产生的背景 五、治疗建议的主要内容 六、IBD治疗展望;UC: 确诊:①腹泻或便血6周以上,伴有 ②结肠镜、钡剂检查的证据;病理组织学特征。 疑诊:①病史不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典型; ②有相应病史伴可疑的结肠镜发现; ③有相应病史伴可疑的钡剂灌肠发现; ④手术标本大体表现典型,组织学不肯定。;CD: 确诊:标本肉眼和组织学检查有典型表现:节段性、穿壁性病变、裂隙性溃疡和非干酪性肉芽肿,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集聚。 疑诊:①剖腹探查肠道有典型肉眼改变,但无组织学检查; ②手术标本具有典型大体特征而组织学结果不明确; ③结肠镜表现符合并具有组织学特征强烈提示CD; ④放射学检查显示有梗阻或瘘管的慢性炎症。;UC: 排除诊断:以各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如细菌学、放射学、组织学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孤立性溃疡、CD、复杂的肛门病变、肉芽肿等。 纳入标准:①连续性粘膜炎症、无肉芽肿和 ②直肠受累、延及结肠,诊断确立;无组 织学检查者为可疑。;CD: 排除诊断:以各种有效的诊断方法排除感染性、缺血性、放射性肠炎、淋巴瘤/癌肿等。 纳入标准:以大体和镜下异常为特征。 ①从口腔至肛门慢性肉芽肿损害; ②非连续性病变:呈跳跃性,沿长轴或肠周或分散的溃疡; ③穿壁性:裂隙样溃疡、脓肿、瘘管; ④纤维化与非对称性、多灶性狭窄; ⑤淋巴样集聚或阿弗他溃疡; ⑥粘蛋白(mucin):活检粘膜可见粘蛋白潴留; ⑦非干酪性肉芽肿应与干酪性、异物性肉芽肿等区别。 肉芽肿加以上任一条,或无肉芽肿而具有三条可确诊; 无肉芽肿而仅有二条为疑诊。; 着重描述各种检查及其意义,强调临床、内镜、影像、组织学与生化检查的综合判断,但篇幅极小、组合不详、鉴别诊断未重点涉及,主要强调UC和CD的鉴别。;UC: A:持续或反复血性腹泻 B:内镜见弥漫性炎症、血管网纹消失、黏膜易脆(接触性出血)、伴大量黏液,有颗粒状外观,多发性糜烂、溃疡,假性息肉形成,结肠袋囊消失(铅管状)、肠腔狭窄和结肠短缩; C:组织学检查示活动期、缓解期炎症表现。 确诊UC:A+B中任一条+C。;CD: 主要特点:A:纵行溃疡;B:铺路石样外观;C:非干酪性肉芽肿。 次要特点:D:线样不规则溃疡或阿弗他溃疡;E:不规则溃疡或上下消化道阿弗他样改变。 确诊CD:①A和B; ② C伴D或E。 疑诊CD:①A或B,但未能排除缺血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②C;③D或E;UC:在排除诊断基础上,根据5种不同的条件组合进行诊断,分为确诊和拟诊。 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三项之一及黏膜活检可肯定 临床表现和钡灌检查三项之一可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的结肠镜和钡灌肠改变可拟诊 临床表现典型或典型既往史而肠镜钡剂检查无典型改变为疑诊 初发病例临床表现与结肠镜均不典型暂不诊断可随访3~6月;切除标本 + + + + + +;CD诊断标准;① 强调在排除诊断的基础上使用诊断标准; ② 强调综合判断; ③ 注重全面评估,包括疾病分型、分布、严重度、活动性和并发症等(五定); ④ 建议规范的诊断内容与诊断步骤。;一、西医分类 二、中医分型: 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血淤肠络六型。 可为复合型、兼证型,亦可相互转化。为辨证施治的基础。;1. 诊断技术的进展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