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7word资料).doc

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7word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发展,先后实施低碳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发展战略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中。武汉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试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行低碳生活和资源高效利用是“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试点”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武汉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是由市发改委、市综改办管理,武汉碳减排协会负责设计、运营的服务全市乃至全省低碳发展的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将企业低碳产品和社会其他形式的自愿碳减排量通过科学测算并兑换成平台发放的“碳积分”,形成自愿性碳减排价值体系,并将其延生、运用到平台内的低碳商品兑换、交易、碳中和等服务中,以帮助在节能减排方面突出的企业及产品通过平台获得较好的市场、品牌与经济效应;让广大市民的植树造林、低碳出行(自行车、公交、地铁)倡导、循环资源回收、二手商品寄售与交换等低碳行为也能通过平台获益。对推动武汉市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及低碳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1)建立低碳生活的消费模式。 消费者可以在武汉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兑现碳券的价值,所以将对含碳积分的产品持续关注,以此倡导全新的低碳生活消费模式,号召人们树立“节能、节俭、节约”的消费理念,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行为,崇尚简约的生活方式。 (2)培育企业低碳发展的市场环境。 武汉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通过简便易行的碳权前置原理,开放一个便捷、低成本的碳积分置换市场,让更多企业的减排努力得到回报,企业收获社会公益形象的同时也收获了大批的低碳消费群体,有效培育企业低碳发展的市场环境。 (3)切实提高企业及个人减排积极性。 武汉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借助先进的IT技术手段,通过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让企业收获品牌美誉度、社会公益形象的同时,获得具有国际标准的第三方碳排放量认证,获得大批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消费群体,赢得更大市场份额。个人则在享受优质低碳商品的同时,额外获得碳券,并可进行自愿碳中和或换取低碳商品,在行为和物质上都可因减排得到回报。 (4)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武汉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武汉碳减排协会的社会影响力,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添动力。 (5)丰富协会服务功能。 武汉碳减排协会旨在打造产政学研一体化的低碳公共咨询服务平台。武汉低碳新生活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极大丰富协会服务功能,新增包括碳积分置换、二维码扫描、低碳商品标识、颁发个人碳中和证书等功能。 2.平台设计理念 2.1 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武汉市低碳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低碳技术、市场资源,搭建公益性、实用性、战略性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反映稀缺性和市场机制的碳减排价值体系,为推进全市低碳技术应用和产品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2.2 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协同与服务、完善与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 (1)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统一规划设计,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 (2)安全性原则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系统中的任何数据丢失、数据错误以及数据泄露都有可能对公司和相应的业务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因素,保证系统数据不会被非法修改、窃取、破坏。 (3)稳定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要具有高稳定性,系统在正常的访问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业务数据处理。 (4)高效性原则 由于系统随时都可能需要处理并发的业务请求,所以要求系统设计要尽可能紧凑、高效,尽量加快每次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间,避免出现用户需要长时间等待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情况。 (5)技术先进性原则 系统方案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实现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设计技术,所采用的开发和实现技术应符合今后的技术发展潮流,使得整个系统具有更长的技术生命周期,从而保护系统的开发投资。 (6)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平台业务的发展、运营管理体制的改变等因素,系统设计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便于在今后业务情况发展、变化时,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的改变而方便地扩充和调整系统功能,从而满足新的应用需求。 (7)易维护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该便于安装、升级和维护,尽可能减少因系统维护问题对平台的管理服务产生影响。 (8)易使用性原则 系统的用户接口界面设计应符合用户已有的操作习惯,系统操作应易学易用。 3.总体设计 3.1 总体架构 平台的架构由四层两体系组成,“四层”分别是:应用层、支撑层、资源层、基础层;两体系分别为:身份认证和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如图3.1-1所示: 图3.1-1系统总体架构

文档评论(0)

baibailiuli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