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蚌埠医学院)课件.ppt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蚌埠医学院)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蚌埠医学院)课件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放射学教研室 ;(1)了解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技术、优选原则及适应 症。 (2)熟悉呼吸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及变异。 (3)熟悉呼吸系统与乳腺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熟悉纵隔肿瘤与胸膜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6)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 部炎症、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等)的影像 表现及鉴别诊断。 ;第一节  影像检查技术; X线检查: 透视 摄片 CT检查:平扫 螺旋扫描 增强 MRI检查: ;一、X线检查方法; (一)胸部摄片与透视;;侧位片;★ 透视与摄片的优缺点;(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TOMOGRAPHY) 体层摄影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它可使某一选定层面清晰显影,而使非选定层面模糊不清,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根据。 (2)高千伏摄影(HIGH KILOVOLTAGE RADIOGRAPHY) 由于X线穿透力强,可减少胸壁软组织及肋骨等对肺内病变的干扰,并可使肺纹理显示清晰,对比较好,气管及肺门区支气管影显示较清楚,对中心型肺癌、纵隔病变以及尘肺等诊断有帮助。(次高千伏摄影) ;;左肺空洞体层摄影片;(三)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BRONCHOGRAPHY) 为通过支气管导管注入造影剂,非选择性或选择性的使两肺或某肺叶支气管显影的方法。 (2)血管造影(Bronchial arteriography) (Pulmonary arteriography) 主要有肺动脉造影和支气管动脉造影,用于检查肺血管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的咯血。;正常支气管造影(正位); 1 普 通 平 扫 (Plain scan) 2 薄 层 扫 描 (HRCT) 3 增 强 扫 描 (Contrast scan) 4 螺 旋 扫 描 (SMCT) 5 电 子 束 CT (EBCT) ;1、横断成像不重叠 2、密度分辨率高易发现小病变,显示病变细节; 3、增强扫描鉴别血管性病变 4、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高 分 辨 率 薄 层 扫 描;;增 强 扫 描; 重建技术 螺旋CT的三维; 重建技术(SSD) 螺旋CT的三维;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评价;三、 MRI 检 查;;;☆ 各种影像检查的优点;正常影像学表现 (Normal Imaging showing ); 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女性乳房影像;正常肋骨影像;正常胸骨影像;;(二) CT、MRI;主动脉弓层面;胸壁软组织--MRI;二、纵隔;纵隔的位置;纵隔分区及各区内结构;正常胸部后前位片;;正常胸部侧位片; (二)、CT; 1 胸廓入口层面;胸廓入口层面;胸廓入口层面;2、 胸骨柄层面 (五个血管层面); 胸骨柄层面 (五个血管层面); 胸骨柄层面 (五个血管层面);3 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平面;主动脉弓平面;4 主肺动脉窗层面;主肺动脉窗;5 气管分叉层面;左肺动脉平面;左肺动脉平面; 右肺动脉平面;右肺动脉平面;6、左心房层面 (主动脉根部平面);主动脉根部层面;主动脉根部层面;主动脉根部层面;7 四腔心层面;四心腔平面; 8、心室层面;心室层面;纵隔内重要间隙的CT解剖;1 血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2 主肺动脉窗;主肺动脉窗平面;3 气管前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消失;;4 隆突下间隙 ;4 隆突下间隙;隆突下间隙;4 隆突下间隙;4 隆突下间隙消失;5 膈脚后间隙;5 膈脚后间隙;;纵隔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的CT解剖;分布:前纵隔LN结较多。 气管旁较少。 心包旁最少。 大小:隆突下LN结大。 下气管右旁LN结较大。 上气管旁LN结小。;胸腺;;(三)气管、支气管;;正常支气管造影(正位);左侧位;两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名称;两肺叶支气管分支形式差异;(四)肺 门 (hilar);肺门(hilar); 右肺门(hilar) 右肺门分上下两部: 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静脉干形成; 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其内侧因有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过15mm。 肺门角:右肺门的上下部结构所形成的夹角。; 左肺门(hilar) 左肺门主要由左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